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生命世界》

《生命世界》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7:00

《生命世界》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于2004年4月创刊。《生命世界》杂志依托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雄厚资源,集中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作者队伍,以认真严谨的编辑态度确保稿件的质量及科学性,并以生动准确的语言、精心的版式设计及精美的印刷品质确保阅读的舒适与愉快,希望为关注生命、热爱自然的读者构建一个精神家园。

文章数
分享到:

来还你的环境债——碳汇交易

2009-12-15 09:46:42

  “今天200多位来参加活动的嘉宾乘坐的汽车、会场的灯光音响和中央空调等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共是12115公斤,全由我们公司买下来。我们用这些钱种植500棵树,以此抵消掉这些二氧化碳的排放,作为我们为留住美好自然的贡献。”这是某公司的高层人士在会上的发言,也代表了当前碳汇交易的一个简单例子。这里,我们将从碳足迹、碳中和、碳积分这些与碳汇交易相关的概念讲起,让你了解如何衡量自己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责任,以及如何通过碳汇交易进行补偿,以实现碳中和。


英国政府的碳足迹计算器

  碳足迹——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债

  什么是碳足迹?

  “碳足迹”来源于英语单词“CarbonFootprint”,指的是一个产品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它是一种测量某个国家、地区、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指标。“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我们每人每天消耗和使用的各项产品和服务都有碳足迹,就像你走到外面,你的鞋在地面上留下物理足迹一样。在我们吃饭、工作、旅行、娱乐等活动时,都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影响。


BP公司的碳排放计算器

  如何计算碳足迹?

  “计算你的碳排放,缩减你的碳足迹……”关于碳足迹的计算,已经走入公众视野。2007年6月20日,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在官方网站发布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器,让公众可以随时上网计算自己每天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BP石油公司也在网上提供了类似的碳足迹计算工具。

  访问者要先回答包括家庭、家电和旅行三大类生活的一系列问题。如家内供暖设备、能源类型及费用;家用电灯数量、节能型灯泡的数量;短途出差和长途旅行的次数,使用交通工具情况;开车里程、车型以及燃料情况;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待机状况和使用频率等。计算器将根据个人或家庭使用的耗能设备、家电和交通工具的情况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为访问者提供节能降耗的建议。

  2007年4月,保护国际中国项目组及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启动了“碳计算器”项目。将“公众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碳补偿”这一链条直观而简洁地呈现出来。其依据的公式是: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度数×2.7;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升数×0.785;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短途200千米以内=千米数×0.275,中途200到1000千米=55+0.105×(千米数-200),长途1000千米以上=千米数×0.139。

  更形象地说,排放一吨二氧化碳,需要乘坐飞机3200千米,或开越野车2160千米,或开中型小轿车3040千米,或开混合动力车9600千米,或开启电脑10600小时,或放牧一头乌干达奶牛8个月。而抵消一吨二氧化碳,则需要将5个100瓦的灯泡更换为18瓦的节能灯泡,并运行1年;或将20台电冰箱更换为高效节能冰箱,并运行1年;或在中国西南山地种植9棵生长期为30年的冷杉。

  身边商品的碳足迹

  英国连锁超市乐购将所售的20多种商品(包括清洁剂类、果汁类、马铃薯类和灯泡类)贴上了“碳足迹”的标签,让消费者在选购的同时,能了解商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便根据自己的环保理念采取绿色购物行为。

  乐购表示将继续响应消费者的绿色购物行动,配合供应商推出更多二氧化碳排放量少的商品,并引导消费者通过选择烹饪方式来减少“碳足迹”。以马铃薯为例,用烤箱烘烤马铃薯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二氧化碳又比用微波炉做产生的多。

  碳中和——消去你的碳足迹

  什么是碳中和?

  当你清晨从睡梦中醒来,3G手机收到了一封来自“碳中和公司”的提示邮件:“本周短途飞行一次,排出二氧化碳0.6吨;使用电脑40小时,排出二氧化碳0.05吨……建议通过支付人民币50元至以下几种环保项目以抵消本周碳排量……”你点击鼠标选择了“支付给内蒙古风力发电工程”,于是一身轻松地出门上班了。


英国乐购超市标识商品的“碳足迹”

  这可能是几年后的一个生活片断。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组织、个人和企业已经开始加入“碳中和”的行列。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付款给专门的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通过购买“碳汇”来擦去自己的“碳足迹”。这里的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比如通过植树造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由公民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碳排放责任不仅在生产方,消费方也应该主动承担,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有效的补偿,承担“个人碳责任”。实际上,为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补偿的费用并不高。如果你从上海飞到欧洲,整个飞行里程所需支付的碳补偿费用是30至40美分,不到3块钱人民币。这笔钱将会被全球的环保组织和机构用来处理环境污染、开发新型清洁能源,以抵消碳排放对地球的损害。现在国际上的很多航空公司都会替乘客购买碳信用,个人只要购买价格稍贵一点的无碳机票就可以获得碳积分。据测算,虽然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有所不同,不过平均算下来,每人每年只要花400到500元人民币就可以为自己全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单。

  碳中和的途径:购买碳积分

  一些国际碳买家如“环保桥”和“点碳”等,积极参与节能减排项目的开发,在帮助这些项目成为CDM项目之后随即收购其中的减排量,成为碳批发商。而进入流通领域的这部分二氧化碳减排量就被称作碳积分。碳积分是碳交易中的交易单位,一个碳积分相当于减少一吨二氧化碳当量。

  碳积分主要来源于可再生能源类项目,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甲烷回收类,比如煤层气、垃圾填埋场甲烷利用;以及能效类项目,比如工业废热废气回收利用等。这些项目符合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颁布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并有专业认证公司依据国际通行的碳积分标准进行核实认证而签发。目前,最权威的通行标准是由国际排放贸易组织(IETA)颁布的《自愿碳标准2007》以及黄金标准组织颁发的《黄金标准》。这两个标准对项目质量、减排方式、额外性、监测方法和碳积分计算等都做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以总部设在伦敦的“环保桥”为例,作为碳批发商,它买入产生于深圳的减排量,再把它卖给上海的酒店,就好像在金融领域通过银行的汇票实现异地转移资金。碳批发商们把减排量像货币和证券那样进行交易,在纸面上实现了客户“碳中和”的目标。

  中国的碳积分——绿色碳基金

  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及中国绿化基金会等于2007年联合发起建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旨在促进吸纳民间资金开展以固定二氧化碳为目的的造林、森林经营及能源林基地建设等活动,为“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或生产、实现社会责任”的个人及企业搭建平台,引导社会公众自愿加入到造林增汇活动中来,为应对气候变暖做出贡献。

  碳中和的个人案例

  2007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某主持人购买了自己开车一年的碳排放额度,按每周平均行驶200公里计算,他为一年开车产生的2.39吨二氧化碳支付了300多元人民币。他是通过一家面向自愿市场的碳积分零售商“气候之友”购买的碳积分。零售商把资金投入新西兰和马达加斯加的风力发电项目、美国和哥斯达黎加的太阳能项目以及印度的农作物发电项目等,然后从全世界寻找碳积分的消费者。

  一个城市居民一年大约需要排放4吨的二氧化碳,如果花1000元造林1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就可以补偿每年的个人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我国已有不少人购买了碳汇,由中国绿色碳基金在北京八达岭林场营造的“碳汇林”也开始建设。北京的张律师是国内律师界购买“碳汇”的第一人,并得到了中国绿色碳基金办公室颁发的证书。

  碳中和的企业案例

  在英国天空广播公司总部所在地——伦敦的艾尔沃思叫出租车,几乎都是混合电动车,这种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低于普通出租车。如今英国天空广播公司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中和”企业之一,公司采取了大量措施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汇丰银行在2004年就承诺成为一家完全“碳中和”公司:更新办公室照明设备与空调装置;减少员工商务旅行;当员工搭乘飞机出差时,汇丰还支付额外费用用于抵消员工旅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汇丰银行的带动下,三菱东京UFJ银行、瑞士信贷等日欧大金融机构都开始积极购买碳排放权。

  一些没有经营工厂或具污染源项目的企业如谷歌、雅虎等也已开始制定自己的“碳中和”计划。相比之下,中国的本土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碳中和”这个新品牌形象的魅力所在。正当联想被财经媒体炒得火热的时候,戴尔似乎把心思放在了企业对大自然的补偿上,忙着与《时代》杂志探讨“如何研制一台碳中性个人电脑”。消费者只要掏出2至6美元,戴尔就能帮他们种树来抵消笔记本电脑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碳中和行动成了戴尔与对手区别开来的绝佳途径。

  碳中和与碳汇交易的争议

  碳汇市场近年来增长迅速,2006年全球交易的二氧化碳已经达到13亿吨。伦敦碳中和公司的客户包括本田汽车公司以及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等,排放量超标的公司要么付钱种树,要么投资环保工程,以抵消自己产生的排放量。与植树相比,投资碳中和项目可以对碳减排产生更大的影响。此外,越来越多的小公司开始为飞机和汽车旅行,或者家庭和企业提供排放抵消服务,碳中和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产业。但是,碳汇交易不是根治地球气候变暖的解药,很多环保人认为它反而为一些公司提供了购买污染的“权利”。英国电信可持续发展总监说,应避免将碳汇交易视为一种快速解决办法,抵消英国电信一年的污染排放量需要180万欧元,但这样做会使人们避免采取更严厉、更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排放。碳中和不是个人的环保勋章,也不应是企业的免死金牌。

  碳汇买卖与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是当前受到各国关注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在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提出,并首先被美国环保局用于大气污染源及河流污染源管理,而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中国等国家相继进行了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实践。排污权交易的做法:(1)首先由政府部门确定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并据此评估区域环境容量。(2)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将其分割成若干排污权。(3)政府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分配这些权利,并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使这种权利能合法买卖。

  排污权交易的思想就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排污权交易可以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础上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假定甲企业治理1吨二氧化硫的污染需耗费1000元,乙企业需要耗费2000元。如果乙企业以1500元/吨的价格从甲企业购买排污权,即相当于甲企业替乙企业治理污染。那么和乙企业的治理成本相比,节省了500元,而对于甲企业来说,额外获得500元的收入。双方都会乐于促成这笔交易。

  本文提到的碳汇交易(购买碳积分)实际上也是排污权交易的一种形式,是对排放二氧化碳权利的购买。随着碳汇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其经验将可为解决其他环保问题提供思路。

上一篇:未能幸免的海
下一篇: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的元凶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