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生命世界》

《生命世界》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7:00

《生命世界》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于2004年4月创刊。《生命世界》杂志依托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雄厚资源,集中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作者队伍,以认真严谨的编辑态度确保稿件的质量及科学性,并以生动准确的语言、精心的版式设计及精美的印刷品质确保阅读的舒适与愉快,希望为关注生命、热爱自然的读者构建一个精神家园。

文章数
分享到:

蜻蜓——夏日里那首颤动如翼的歌

2011-09-14 13:47:00

  撰文  奚劲梅  摄影  奉建  钟茗

  “赤脚在田里追蜻蜓追到累了,偷摘水果被蜜蜂给叮到怕了……

  靠着稻草人吹着风唱着歌睡着了……午后吉它在虫鸣中更清脆……”

  一首周杰伦的《稻香》,唤起都市人多少的乡间童趣记忆和出离心境。依稀仿佛间,又回到了童年的夏日午后,三五成群的小玩伴们在哥哥的带领下,或上树或下田,手拿自制的长竹竿和纱网兜,顶着骄阳在池塘田野间四处追逐蜻蜓、蝴蝶,粘知了……

  其中,蜻蜓是小玩伴们共同喜爱的目标,尽管不识得品种,但它们艳丽的色泽至今记忆犹新:有通体黄色、红色、蓝色的蜻蜓;有黑白相间、黑红相间、黄黑条纹的蜻蜓;有的蜻蜓翅膀为一半蓝色一半鹅黄色,有的蜻蜓全身发出铜绿般的金属光泽……看着它们一会儿徐徐起落,一会儿急缓不定地在眼前掠过,轻盈的薄翅无声无息地在阳光下颤动,那样的姿态是云淡风轻下的美丽,是无忧无虑里的恣肆。有眼疾手快的会用食指和中指作剪刀状迅速夹住蜻蜓的翅膀放入随身带的纱笼里,等到晚上回家就把所逮的“战利品”从纱笼里全放出来,任其在房间里捕吃蚊子,待得翌日清晨,又急忙打开窗户放飞这些可爱的蜻蜓,让它们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记忆中的往事,总是伴随着稻香溪流在一阵细碎脚步中渐行渐远。幼时的梦最初的美好,犹如绯红晚霞里微微颤动的翅膀,而现实与回忆,就在这微微颤动下交织共鸣。

  蜻蜓,多彩昆虫家族中的一员,是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它们身体纤细,两对窄而长、网脉交织清晰透明的膜翅是其最明显的特征,常见于全世界各地淡水生境较好的地带。

  技巧高超的飞行能手

  蜻蜓是六足王国里体格较强健的昆虫,飞行速度极快。“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对溪鸠对沉浮”——杜甫的诗句精妙地刻画出蜻蜓高超的飞行技巧。尽管蜻蜓是从石炭纪以来就沿续至今的古老昆虫,但它们独特的交叉翅膀飞行方式非常先进,飞行时方向感的操控力也十分灵活。轻薄透明的四片膜翅,重量虽不到0.005克,每秒却可振动30~50次,冲刺飞行速度高达40米/秒。这样强大先进的飞行方式和能力给现代直升飞机设计师带来了灵感,在设计飞机时将蜻蜓飞行的空气动力学作为借鉴和参考。另外,蜻蜓翅膀的前端还有一块角质加厚的色斑区域叫翅痣,翅痣的存在能有效消除飞行过程中翅膀的震颤,使身体在空中保持相应的平衡,这在蜻蜓的飞行中意义非凡。航空史上最初的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受气流影响常常剧烈振动导致机翼断裂,飞机设计师们通过研究蜻蜓的翅膀,在长期的摸索后终于想出了在机翼两端各加一块重锤用于平衡的方法。这个原理与翅痣的作用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人类采用它却比蜻蜓晚了整整两亿年!

  事实上,即使最现代化的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灵活性也比不上蜻蜓。蜻蜓既能以平均40~50千米/时的速度飞行,也能在一瞬间停下来,悬浮几秒后迅捷转身改变方向继续飞行;它不仅能像直升飞机那样直上直下,还能做直升飞机无法办到的倒飞、侧飞等动作;有些种类的蜻蜓还能长途飞行,横越上千千米的大洋。一份来自前沿科学研究的报道曾揭示了蜻蜓极不寻常的领航能力。科学家们在一只蜻蜓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跟踪器,亲眼目睹这只蜻蜓史诗性的迁徙之旅:它绕着美国东海岸飞行,带着它的“蜻蜓舰队”完成向更温暖的南方迁徙的秋季之旅,全程大约500英里。对此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们得出结论认为:“蜻蜓是第一个发明领航的动物,是在横跨地球寻找更温暖气候的过程中扮演着先驱者角色的昆虫之一。”

  出人意料的掠食者

  夏日雨后晨曦晓露时,如果你去池塘田野间走走,定会惊喜地发现一只身披露珠的黄蜻正静静地停栖在光秃的枝干上,平展的翅面湿润软弱,必须等待阳光热情抚慰才能高飞;大小不一的颗颗露珠象散落的水晶点缀在复眼上,冷艳而唯美。而这样奇特的经历你一生中能有几次呢?此时,影像的完美诠释便显得弥足珍贵。

  蜻蜓的复眼堪称昆虫世界里最美的眼睛。不同种类的蜻、蜓眼睛在阳光下会呈现出绚丽晶莹的光泽:有亮丽的翠绿、深邃的宝蓝、甜蜜的橘黄或者招摇的橙红……这些色彩与光泽产生自复眼内液体对光线的折射,并非来自复眼本身色素。

  蜻蜓的视觉敏锐,常被誉为空中的捕虫专家。灵活的头部生有一对引人注目的巨大突出复眼,占据着头部的大部分。异常灵敏的视觉可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有些蜻蜓的视界接近360度。每个复眼由800至3000个小眼组成,对于任何移动的物体,它们都十分敏感,通过物体在不同小眼之间出现的快慢,迅速计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和精确位置,从而准确抓捕猎物或逃之夭夭。此外,蜻蜓那看似细弱的6只足上生有许多钩刺,是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的有力武器。它主要捕食蚊子、苍蝇等飞虫,并且食量极大。一只蜻蜓在一小时内可以吃掉40只苍蝇或者100只蚊子,蝴蝶、蛾、蜜蜂也是它们空中追击拦截的对象,属典型的肉食性昆虫。人们时常在田间、池塘、草丛里看着它们轻盈溢彩的身影,却很难把食肉性与之相联系。美国有一部关于蜻蜓的纪录片,编导把蜻蜓比做“一部高性能的空中格斗机器”,对于天空中飞行的小虫而言,它是除鸟类以外最具威胁的掠食者。

  不过,蜻蜓也有许多天敌:一种鹰的幼鸟——茶隼就是在迁徙中专门以蜻蜓为食;而在素有“真正的杀手”螳螂面前,机警而身姿敏捷的蜻蜓简直就是束手无策。笔者曾亲眼目睹一只丽眼斑螳在短短10分钟的时间里从悄悄靠近——迅速捕获——淋漓肢解一只黄蜻的全过程;此外,如果蜻蜓的翅膀折断后跌落地上,那么等待它的还有蚂蚁大军井然有序的集体肢解。难怪有人曾精准深刻地概括道:“节肢动物具有大自然的一切魅力和法则:很美,也很残酷。”

  艰难的涅槃新生

  蜻蜓是半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稚虫和成虫3个时期,卵在水中孵化的稚虫称为水虿。水虿有一对大眼睛、宽扁的腹部和长长的6只脚,最为奇特的是嘴,这个捕食器官像一只可随意伸缩的“机械手”,末端宽大,生有一对锋利弯钩般的大锷,平时折叠收缩,覆盖了几乎整个脸面,当有水生昆虫或小鱼靠近它的活动范围时,这只“机械手”会迅速弹伸出抓住猎物,锋利的大锷深深地刺入猎物体内然后拉回吃掉。昆虫学家戏称这可缠卷的嘴为“脸盖”。水虿靠腹部内直肠鳃呼吸,为避天敌以及捕食猎物,体色大多是暗褐色或暗绿色,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它们一般要在水里生活2年左右,蜕皮10~20次,最喜爱的食物是蚊子的幼虫孑孓。一只水虿一年可以吃掉数以千计的孑孓,可谓灭蚊高手。当然水虿也有许多天敌:鸟类、大型杂食性鱼类、负子蝽、龙虱等,有时为了生存,同类之间也会相互残杀。

  水虿水下的生活时间差异比较大,平原水体里的种类一般经过几个月就可以羽化,而一些高海拔种类则需要几年的时间。当终龄稚虫蜕去最后一层皮时,会停止进食,改用气门呼吸,并且频繁浮到水面吸进大量氧气,以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此时,身体上已长出明显的翅芽,待要羽化前的几个小时,它会悄悄爬上突出水面的枝条或攀附在岩石、植物上,羽化为阳光下轻盈身姿的蜻蜓,从而完成从水下生活到陆地生活的大迁移。水虿通常会选择日落后离水,日出前起飞,以此避开鸟类等捕食者的掠食,所以我们很少见到其羽化过程的完整影像。幸运的是,在意志坚定的摄影师锲而不舍的追寻下,终于在某个幽静的夏夜里,我们优秀的摄影师用镜头完美地记录了蜻蜓的整个羽化过程。

  当我们观赏着那一张张用汗水和辛劳换来的珍贵影像,当我们为自然界的奇妙和生生不息而由衷敬佩,当我们哼唱着儿时的童谣追溯往事,我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那一刻,让我们为蓝天下飞翔了2亿多年的永恒倩影喝彩吧!

  从水中到陆地,从稚虫到成虫,蜻蜓出生入死,为了生存的空间和种族的延续而一直“战斗”着;那阳光下质薄如纱的颤翅,眩丽而敏锐的强大复眼,时刻准备着捕获害虫,与天敌周旋;缠绵地比翼双飞、奇特的交尾造型、优雅的产卵方式……在昆虫界都堪称独树一帜。

  充满诗意的活化石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曾几何时,这等精致小景装点着我们的街市和田园,然而,现今的城市里蜻蜓的身影却越来越少了。

  蜻蜓是监测水质污染的指示昆虫,它的繁殖生长与清洁的河水、池塘密切相关,恶劣的水质会使它失去生存之地。同时,蜻蜓的生活史跨越水陆两域,也使它成为良好的环境指标标识。因此,怎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可爱的蜻蜓,不仅仅是高喊几句“低碳生活”就能解决的。人类是要征服自然还是与自然和谐共处?是让更多类似蜻蜓这样美丽的自然物摒弃我们,绝尘而去?还是还原山川本来的面貌,还这些体色艳丽的精灵们以原来的自由,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蜻蜓与恐龙相比较,你会惊奇地发现,曾经在地球上称霸一时、最早出现在2亿3万年前的恐龙,远远晚于石炭纪就出现的巨型蜻蜓;而在恐龙早已灭绝的今天,不断演变的蜻蜓依然凭着薄如纱翼的膜翅和小小身躯,从容穿越近三亿年的飘渺时光,顽强地活到了今天。尽管它们的生命周期一年里要经过一代或者两三代的轮回,但就在这年复一年的轮回里,那顽强的生命力却构建着这个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动物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时候,生命并不意味着越长越好,从水中到陆地天空,蜻蜓,如一道优美弧线,幻化为生命的图腾,闪现在蓝天白云间……

  蜻蜓还是少数在民间文学及艺术中占重要地位的昆虫之一。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为蜻蜓画过上万幅作品,在他传神的笔下,赋予了蜻蜓鲜活生动的艺术生命力;在日本,蜻蜓备受尊重,一本名为《蜻蜓》的杂志专门刊载有关蜻蜓的生物学文章;近年来,由于人们重视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蜻蜓登上邮票的机会逐渐增多。它最早登上邮票的时间是1923年由日本发行的一套蜻蜓邮票,科摩罗群岛于1999年发行了1套《史前动物》邮票,其中一枚就是史前的巨型蜻蜓。现今,全球属于蜻蜓目的昆虫大约有5000多种,除了两极地区以外,全球均有分布。我国大约有350多种,因地域的不同出现种类上的差异性。

  日常生活中,人们曾一度误把“蜻蜓点水”理解成一种漫不经心、不知所终的行为。其实,蜻蜓与水面温柔的那一吻是在产卵,儿时背诵杜甫名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就是蜻蜓水中产卵的真实写照。尽管只是生命物种的本能繁衍行为,却在不经意的点水中传递出自然界充满韵律感的美妙诗意。如此看来,我们应该为传统的“蜻蜓点水”解意彻底平反了。

  “……让自己快乐快乐 这才叫做意义,童年的纸飞机现在终于飞回我手里……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小时候的梦我知道……”

  一支回归大自然的旋律吟唱出万物生灵的淳朴与简单快乐。那么,何不让我们也翳然林水间,在濠濮间想时体悟性灵,化作一只快乐的红蜻蜓,如莲花盛放般翘立枝头,轻盈美丽?何不让我们在夏夜的雨后、流萤成群的夜晚,化作星之河流、灯之长阵中的一员,去密林里邂逅那只膜翅上缀满晶莹的蜻蜓?暗夜仙踪的传奇是水晶宫中的梦,把夜点缀得分外瑰丽神奇……

  草长莺飞的夏日里,有一首歌使我们回忆;蜓蜓玉立的夏日里,有自由的空气令我们轻盈。此刻,我的心颤动如翼,因为有梦、有飞翔的希翼。■

  致谢

  本文由钟茗老师策划组稿,编者在此表示感谢。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