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少年科学画报》

《少年科学画报》

开博时间:2016-07-01 14:43:00

《少年科学画报》坚持向少年儿童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传递科技信息,传授科学方法,激发少年儿童探求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开发少年儿童的创造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文章数
分享到:

秋之露与霜

2013-09-30 17:08:00
  翻翻日历,你能找到白露、寒露、霜降这三个节气吗?民间有“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的谚语,告诫人们趁尚未降温时抓紧农业收割,也暗示霜害是一种残酷、无情的自然灾害。关于露和霜,你还知道多少呢?
  露和霜
  露是空气中水汽以液滴形式凝结在地面附近物体上的液化现象。露是稀薄的小水滴,出现于早晨或夜晚。它们在初升起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待太阳升高后就蒸发了。夏末秋至的时节,白天和夜间的温差较大,入夜后气温下降很快,当地面温度冷却到使得贴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 气化的水分会液化成液态,凝聚在地面附近的物体表面,形成露水。容易有露形成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地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例如树叶或草,以至栏杆、汽车、屋顶或桥梁。
  在寒冷季节的清晨,草叶上、土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霜的结晶。人们把这种现象叫“下霜”。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是水汽在温度很低时的一种凝华现象。夜间植物散热的慢、地表的温度又特别低、水汽散发不快,在植物表面时就遇冷凝固了,因此形成霜。
  霜和露的出现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0摄氏度,而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0摄氏度。
  功与过
  露对农业生产是有益的。我国北方夏季的水汽蒸发现象很严重,遇到缺雨干旱时,农作物的叶子有时白天被晒得卷缩发干,但是夜间有了露,叶子就又恢复了原状。露可用以煎煮润肺杀虫的药剂,或者用露把治疗疥癣、虫癞的散剂调成外敷药,增强它们的疗效。
  霜本身对植物既没有害处,也没有益处。通常人们所说的“霜害”,实际上是植物组织内部水分因低温而形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使植物组织严重脱水而受到的伤害。中国历史上史书和地方志中关于“霜害”的记载很多,霜一直替低温背着黑锅。
  当然,霜同样也有冒受“美誉”的情况,比如古人们认为秋天的红叶是由于“霜打”而形成的,杜牧的诗《山行》里就有著名的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实际上,树叶的变红也与霜本身无关,而是低温使根部吸水效率降低,进入叶子中的水分减少,使叶绿素生成得少、破坏得多,从而使花青素(主要是红色)显现的结果。
  霜以霜害而蒙受“千古奇冤”,又以红叶佳景而坐享“百世流芳”之名,这在气象学中的天气现象中,大概再没有像它那样兼“大功”与“大过”于一身的了。
  无论是露还是霜,都与天气变化有关,白露、寒露、霜降这些节气的到来提醒着我们:清冷而美丽的秋天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