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开博时间:2019-06-30 15:32:00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原名《遗产与保护研究》,创刊于2015年,双月刊,刊载覆盖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双重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与利用的政策法规、科学技术、先进理念、问题剖析、创新方法等,传播国内外遗产保护先进理念与技术,总结推广各类遗产保护的经验,提升我国遗产保护与利用水平。

文章数
分享到:

新时期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照片资料收藏工作探析

2021-07-21 14:31:00

  照片资料收藏对博物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东莞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随着西方摄影技术的传入,留下了大量近现代照片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照片资料这一宝贵文化财富受到文博界的高度重视,经科学合理利用后,在博物馆业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一步充实和丰富馆藏资源

  博物馆的藏品资源是博物馆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保障。馆藏结构由博物馆的性质所决定,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藏品不仅应有反映历史、人文、自然等方面的文物藏品,还应包含照片资料。照片具有再生产性,可以印放、翻版,在表现手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是博物馆藏品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进一步充实和丰富馆藏资源起着重要作用。如文物、遗址、古建筑等各时期的照片资料可为修复文物、遗址、古建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一系列反映城市化进程的照片资料能真实、系统、完整地记录城市的历史面貌及演变过程;针对特定历史对象跟踪拍摄的照片资料可形成新旧面貌对比的效应,其中变化一目了然;记录特定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照片资料,发挥留存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

  为地方史研究提供宝贵资料

  新时期赋予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新的历史使命,博物馆不仅是单纯保管、展示文物的机构,开展地方史研究也是博物馆重要职能之一。

  对照片资料的研究通常采取排比、归类和历史分析的方式,经研究遴选出具有艺术表现力和历史代表性的照片资料,可撰写论文或编撰出版以照片资料为主题的书籍、画册等。如,东莞博物馆编辑出版《岁月回眸》选用何裕同志捐赠的300多张历史照片,以时空的推移为序,衬以新旧对比,以朴实的镜头语言,生动鲜活的影像画面,为东莞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写下感性注脚;《影像中的东莞故事》选取450张照片资料,以时代的发展变迁为主要线索,分西风东渐、南粤烽火、激情岁月、莞邑城迹、乡土风貌、民风民俗、体育之光、巨变时代、人物拾集9个部分内容,表现东莞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编辑出版书籍是一项严谨的科研工作,要结合照片资料真实、形象、生动、直观的特质去打动读者。研究成果能让照片资料更好地服务于展陈及社教工作。

  服务于展陈和社教工作

  照片资料是一种特殊的文物,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在策划基本陈列和举办各种专题性展览、纪念性展览中,照片资料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以我馆为例,为配合社会宣传教育和重大历史纪念活动而成功举办的,以大量照片资料来诠释陈列,丰富内涵的展览不在少数。如1995年,我馆举办“民族忧患,警钟长鸣——日本侵华暴行展览”,运用实物、文献以及170幅照片资料揭露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以铁一般的事实警醒国人莫忘国耻;1998 年,澳门回归祖国前夕,我馆策划《澳门的历史与发展大型图片展》,采用209幅珍贵照片资料来反映澳门近现代各个时期的历史变迁及风土人情,吸引了万余名观众;2001年,东莞博物馆成功举办《大岭山抗日史实陈列展》,展出革命文物,版画、油画等艺术作品和照片资料90多幅,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军民团结一致抗日,开展敌后游击斗争,沉重打击,有效牵制盘踞在广东的日伪军,为华南地区及全国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2009年,《曙光在前——纪念广东解放60周年展览》,通过200多张照片资料和文物、录像、小场景等组合表现历史,讴歌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解放,迎来新生后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无比热情。

  以上列举的展览均以照片资料、实物、文献及辅助展品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表现主题,照片资料占展品总数的50%以上,有效增强了陈列展览的直观性。同时,也为博物馆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活跃和丰富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能。博物馆应根据学生群体,年龄层次不同的特点,组织开展了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切实深化博物馆的社教功能。

  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东莞博物馆举办了《走向共和——辛亥革命历史图片展》,展览以照片资料来唤醒历史记忆,表达对革命志士的缅怀与崇敬。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平台作用,推动馆校共建,博物馆与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服务于社会和广大青少年团体。展览期间,东莞博物馆还策划、组织举办了 “我言我心——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演讲比赛” 社教活动。本次演讲比赛使广大青少年认识和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同时为广大的青少年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取得较好地社会效益。

  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东莞博物馆推出《铭记血与火的历史——纪念东莞抗战胜利70周年文物图片展》。展出照片资料170余幅,文物89件,以照片和文物相结合的方式,真实再现那一段艰苦抗日的峥嵘岁月。东莞市委常委潘新潮观展后指出,展览很有教育意义,图片丰富,史料翔实,希望能组织到各镇街巡展,让更多市民了解抗日战争历史,尤其是了解东莞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让下一代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接下来,东莞博物馆将此展览面向全市36个镇区巡回展出,并将展览送进了全市十几所大、中、小学校巡展,接待参观群众达到100万人次,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照片资料收藏的途径

  照片资料广泛分布在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以及收藏家、摄影家、家庭存照中,涉及内容包罗万象。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在收藏时首先应根据本馆性质和服务群体,明确入藏标准,站在时代的角度,收藏具有地方特色,能反映当地历史风貌、社会变迁、人物活动的照片,范围应具有全面性、广泛性,涵盖本地区各个领域。其次,因照片资料的后期利用涉及放大、翻拍、制版印刷等,故对入藏照片的清晰度及质量要有一定要求。

  面向社会广泛征集

  2012年,东莞博物馆全面铺开东莞历史影像资料的征集工作,并在相关媒体发布了《追寻东莞记忆 再现名城风采——东莞历史影像资料征集活动》的消息,面向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与号召,旨在深度挖掘东莞历史文化内涵,收集反映东莞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照片资料,包括领导视察、重大活动、人物、城市化进程、人文、科技等。照片资料的提供者以有偿征集、无偿捐赠、适当补偿、借用或翻拍等形式参与活动,凡提供照片资料者均视为同意东莞博物馆享有该资料的展览权和出版权。为了表彰这些照片资料的捐赠者,东莞博物馆为他们颁发捐赠荣誉证书,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照片资料之捐赠者,将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并在展出时标明捐赠者姓名。征集消息发布后,社会各界反响热烈,何裕同志向东莞博物馆无偿捐赠了400余张照片资料,系列地反映了20世纪50—90年代东莞城乡变迁、群众生活、生产劳动的场景。

  东莞博物馆还拓展征集渠道,主动联络摄影家和收藏家。通过协商的方式,利用翻拍或扫描等技术获取照片资料。这类照片资料大多由是摄影家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跟拍而得,更深入细致。比如,由东莞摄影家协会陈锦波拍摄,东莞20世纪60—80 年代城市旧貌的电子照片资料;张永通拍摄的太平女民兵在平湖附近的操场上训练的一系列照片;王峰拍摄的《运河莞城段两岸旧景》等,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价值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具有收藏价值。

  来源于重要的文献资源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资料室中普遍藏有大量公开出版或内部发行的地方文献资源,包括地方志、旧志、族谱、年鉴等,其中有大量照片资源。首先,应根据本馆业务工作需要,从资料室所藏史料入手,查找所需照片资料。再主动搜集相关线索,赴新闻机构、档案馆、图书馆、市志办、各镇街文广中心等单位,搜集分散在各单位的地方文献、专著、报纸和刊物上登载的大量照片资料。

  文献中蕴含的照片资料收藏方式主要靠照相复制,受印刷术及料质的局限,翻拍照片的质量会受到一定影响,但翻拍仍然是最好的获取方式。在茶山文广中心提供的《茶山镇志》中,东莞博物馆资料员翻拍了几张茶山民兵在戏院门前训练和茶山民兵在拉练途中的照片;在《东莞中学建校105周年纪念(1902—2007)》书中翻拍到东莞第一个党支部机关所在地,即东莞县立中学学生宿舍的照片; 2013年,东莞博物馆启动为期3年的古代史研究课题,资料员外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翻拍《清代军机处上谕》文献中与东莞相关的上谕6份;赴白鹿洞书院翻拍《白鹿洞书院古志五种》中记载了翟溥福重修白鹿洞书院的碑刻照片1张,这些珍稀的照片史料,为研究工作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来源于馆际之间资源共享

  东莞博物馆与其他文博单位、图书馆、档案馆、展览馆、文史馆、纪念馆之间建立交换照片资源的合作关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交流,制定长期有效的交换制度,根据所需性质以灵活多样的交换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如2013年,东莞市展览馆提供东莞博物馆600多张,反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道滘人民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美好愿景的照片资料,填补了东莞博物馆这一历史时期照片资料收藏的空白。

  照片资料的保管与保护

  照片资料的保管与保护是博物馆照片资料收藏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由于照片资料是一种特殊的文物,容易受到因化学、生物、物理及人为等因素造成的损害,因此博物馆应创建更为合理规范的制度和岗位责任,完善库房条件,完备硬件设施,切实加强照片资料保管与保护力度,这对于保护地方文化和历史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集中规范化保管

  首先,博物馆经多种途径入藏的照片资料,绝大多数处于无序状态,且缺少相关信息,需经博物馆工作人员逐一考证鉴定,若具体时间考证不出,可给出一个可信的历史阶段。对照片资料的考证和鉴定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反复查阅大量图书资料核对信息是主要的方法之一,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2018年,东莞博物馆收到黄发同志无偿捐赠的照片资料1 000余张。这些照片资料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反映出东莞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发展为现代化制造业名城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但对这批照片资料的整序却面临极大困难,首先是时间跨度大(20世纪60年代至今),其次是涉及人物较多,最后是涵盖数个不同的工作领域。为收集详尽信息,工作人员多次和捐赠人沟通,获得部分信息,再参照本馆资料室所藏《地方志》《镇志》《建国五十年东莞大事记》《东莞改革开放大事记》等文献资料进行考证和鉴定。对于文献上无信息记载的照片资料,根据已掌握的线索,外赴档案馆、鸦片战争博物馆、岭南美术馆、东莞市公安局等单位查阅文献,考对时间、地点、人物及拍摄背景。掌握到准确、翔实的基本信息后,立即展开文字说明编辑工作。使用高度概括的语言编辑文字说明是揭示照片资料内容的重要途径。

  之后便是拷贝、分类编目等具体工作。利用翻拍或扫描等技术将照片资料拷贝下来保存,一方面便于加工、复制;另一方面便于查看、共享。照片资料分类编目是照片资料工作的核心,根据工作实践的经验,以照片资料的科学实用性进行分类,更有利于照片资料在博物馆工作中的应用。如,地方名人可按姓氏笔画为序分类;专题以特定的历史时期分类,下设若干小类,分为城市风貌、老建筑、民风民俗、改革开放、领导视察以及文物遗址、文物照片等类别,专题分类法也是当今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科学有效保护

  照片资料属于纸质文物,具有容易破裂、霉变、色变、虫蛀等特性,入藏前须经过消毒、清洗、脱酸处理的环节。博物馆还应设立专柜收藏,密闭性、遮光性、防潮性是对专柜的基本要求,库房的光照、温湿度应控制合理。选取专业优质白纸袋将每张照片隔开,按大类、小类分类放置在专柜之中,且垂直放置,以防重压之下出现粘连的情况。并且每张照片都要统一登记,包括:编号、年代、类别、尺寸、质量、入藏时间、捐赠人、内容等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照片资料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病害等情况,这些原始记录中的描述为保护修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尽管博物馆收藏的照片资料中有部分属于“现代的”,不属于“老照片”的范畴,但“现代的” 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收藏“现代的”就是为将来收藏历史,为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留下宝贵文化遗产。新时期,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重视照片资料收藏工作,发挥其以史存鉴的史料价值,有利于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使博物馆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历史知识,了解乡土文化的重要课堂,成为陶冶思想情操,提高艺术人文修养的重要场所,成为树立文化自信,坚定社会主义信仰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 王 建 平 . 论 博 物 馆 藏 品 信 息 管 理 [ J ] . 中 国 博 物馆,2001(2):82-91.

  [2]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 夏慧君,罗艳丽.照片档案历史的陈列馆[J].黑龙江史志,2001(4):20.

  [4]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研究丛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 邹华享.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事业高层次论坛,2000(1):6.

  [6] 最新国家文物保护标准实施手册编委会.最新国家文物保护标准实施手册[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文/阮浩衡

本文源自原《遗产与保护研究》,现更名为《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本文编辑对原文稍作编辑

上一篇:《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简介
下一篇:浅谈视听传播视角下馆藏文物传播表达策略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