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开博时间:2019-06-30 15:32:00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原名《遗产与保护研究》,创刊于2015年,双月刊,刊载覆盖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双重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与利用的政策法规、科学技术、先进理念、问题剖析、创新方法等,传播国内外遗产保护先进理念与技术,总结推广各类遗产保护的经验,提升我国遗产保护与利用水平。

文章数
分享到:

新时期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创新研究

2021-07-21 14:40:00

  当下,依托红色遗址兴起的红色旅游正方兴未艾。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中国改革的各个时期所遗存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开展主题性参观游览研学等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对红色文化遗址的研究能更好地弘扬与传承红色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红色文化遗址研究概述

  红色文化遗址研究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红色旅游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化遗址研究也逐渐受到了学者的关注。21世纪以来,研究红色文化的学者逐渐增多。截至2018年12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红色文化”为篇名检索发现期刊论文共有2 843篇,其中,硕博论文254篇。除1965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外,自2003年关于红色文化的文章才再次出现,而且基本呈增长态势,2018年更是突破了500篇,可见红色文化研究势头火热(图1)。

  学者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多集中在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传播、文化融入、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等方面。从对几个重要主题的文章数量统计可以看出,研究以红色文化遗址为题的文章不多,专门以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为研究对象的文章更是甚少(图2)。

  红色文化遗址的研究意义

  红色文化遗址研究,是通过对遗址本身进行研究以传达某种思想或精神。红色文化遗址的研究意义如下:

  (1)帮助国民深入理解红色文化。胡守勇(2018 年)认为,红色文化是在红色革命精神的基础上,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升级改造所形成的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先进性、人民性、民族性和斗争性[2]。

  (2)发挥文化传承作用。阮晓菁(2017年)认为,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能够宣传红色文化,发扬红色基因,延续革命精神。当下开发红色资源一定要使其具有新时代的特征,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红色资源做完美的结合,使红色文化旅游进一步发展[3]。

  (3)群众教育意义。刘宁(2018年)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历史内涵,让红色文化的养分浸润思想,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4]。

  (4)提供红色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建议。王鑫(2017年)以甘青宁地区乡村红色文化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科学地分析了保护与开发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红色乡村旅游,打造人文乡村景观的措施[5]。盛名(2018年)认为,应将红色文化经济效益与思想价值融合发展[6]。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进行研究,找出新时期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创新道路。

  新时期红色文化的特点

  主题性与不可再生性

  每一处红色文化遗址都记载着一段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史,都具有鲜明的主题性,贯穿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革命与建设的主线,如延安革命纪念圣地产生的延安精神。历史不可重来,作为历史的载体,红色文化留下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具有革命性、唯一性和不复制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国家战略性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旅游发展的措施。旅游不仅是物质消费活动,也是精神享受的过程。文化与旅游相伴相生,红色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与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同行,在新时期为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人民需求性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需求是行业发展的推手,不同时期人民有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红色文化旅游符合当下人民对精神层次的追求。红色旅游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因此应力争将红色旅游构建成精神文明的窗口和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不断提升人民文化旅游的满足感。

  可持续发展性

  文化旅游能够带动多方产业的发展。我国旅游企业类型多、规模大、增长快,旅游企业要自觉肩负时代使命,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旅游业创新发展,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地联系到一起,才能够保持其发展可持续性,也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的研究价值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是国民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见证。其集红色文化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和社会人文价值于一体,特别是叶挺独立团开创的“铁军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都是中国红色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是肇庆一处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是肇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力支撑。

  红色文化价值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正规军队——叶挺独立团的诞生地。1925年11月,叶挺独立团成立于肇庆。叶挺独立团先后参与过农民革命、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叶挺独立团成立的党支部,是中国革命武装的第一个党支部,为叶挺独立团取得“铁军”称号打下了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础。开国元帅朱德称叶挺独立团是中国革命军队的“老根”。1959年1月,朱德元帅到肇庆视察,指示要建立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并题写“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同年10月,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成立,成为民众了解北伐战争以及人民军队创建史的重要场所。现在是肇庆市全国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100多个省市单位在此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共建基地。

  历史研究价值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位于阅江楼,阅江楼是广东四大名楼之一,其台基高耸,崇楼巍峨,气势非凡。“江楼晚眺”为明清时期肇庆八景之一。阅江楼原名石头庵,后改为嵩台书院,明嘉靖元年改为东禹社学。明崇祯四十年,更名为阅江楼。明末对阅江楼修葺后改为镇南楼,不久又复称阅江楼。清朝文人墨客喜欢集聚阅江楼吟咏诗文,著名诗人朱彝尊、陈恭尹、翁方纲等均有题咏。阅江楼还是商讨军机大事重地,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清光绪三十年,肇庆的天算地理学者黎佩兰等创办高要阖邑高等小学堂,1913年改为高要县模范高等小学校。1916年5月,该地作为讨伐袁世凯的两广都司令部。

  1959年,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建立。 2009年阅江楼同为肇庆市博物馆、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所在地,该情况在众多红色革命遗址中并不多见。阅江楼曾为教育、军事、革命重要场所,是众多历史事件纪念地,是组成肇庆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时也为明、清、民国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古建筑艺术研究价值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所在地为阅江楼,该楼建于高约10 m的高台上,外观雄伟,是岭南地区典型的四合院式古建筑,是岭南明清建筑的代表。它外观巍峨、古香古色,临近西江,登高望远,远近景色尽收眼底。其占地面积约2 000 m2,院庭面积248 m2。楼高2层,分南、北、东、西4座,其中北(后)楼比南(前)楼高,东、西两楼等高,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通连。南北两楼为歇山顶,屋脊上均饰有鳌鱼宝珠,东西两侧楼为卷篷顶。庭院内有米兰和假山鱼池,特别是4棵400多年树龄的米兰古树,在每年4月花香满园,将岭南庭院的建筑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阅江楼是粤西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式古建筑,在景观设计、建筑布局、工程建筑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体现了粤西古建筑的典型风格与技术造诣,不仅是研究粤西地区古建筑艺术的重要典范,也是该地区研究明清建筑的重要范本。

  社会人文价值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人文价值,其中红色文化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参观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让公众铭记历史、牢记过去,面向未来,特别是叶挺独立团创建的铁军精神,以及其“要红才能打胜仗”的政治思想教育的核心要义,对加强观众人文思想的交流,提升观众自身人文素养,感受叶挺独立团的崇高的人文精神,可让人的思想得以净化,从而发挥培根塑魂的作用。这对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努力实现中国红色文化的生活化、大众化和时代化,有效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当代价值。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肇庆市在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同时,把开发、保护与利用红色文化遗址作为重点工作展开,建立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以其为中心点,并与当地其他红色文化遗址形成了一个集观光、度假、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的旅游胜地。肇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虽然红色旅游事业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上仍然存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红色文化宣传力度欠缺

  (1)网络宣传力度不够。无论是用肇庆阅江楼还是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作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与旅游网站的搜索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导致外界认知度并不高。

  (2)新闻媒体宣传力度不足。相比贵州遵义会议旧址等红色革命遗址的宣传力度,肇庆当地新闻媒体对红色革命遗址——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的宣传未能发挥其主导作用,社会影响不大,原因在于红色文化宣传不能满足新闻媒体的资金需求,民众关注度不高。

  (3)宣传渠道较为传统。科技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但红色文化的宣传仍然较多依赖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手段,这势必会对其宣传效果产生极大的阻碍。

  教育资源转化效率有待提高

  红色文化遗址是进行教育的优质资源,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具有的优质红色文化资源,其为教育系统进行传统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然而,很多教育机构并没有将其进行充分利用与开发,致使转化成教育资源的程度较低。此外,由于大多主题教育都由政府、教育机构组织,自行前往参观的普通民众数量相对较少,良好的教育资源没有等到更好的发挥和利用。

  旅游市场开发与保护力量不足

  当地政府部门对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这个红色文化遗址的开发和利用上,尽管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推出红色旅游线路,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打造。但因红色文化遗址之间没有有效活动,互动性低,相关遗址没有形成有效联动,没有系统递进的开发遗址资源,同时许多红色遗址景点设计缺乏系统性,景点类型单一,重复度高,无法凸显差异性、独特性和唯一性。在对红色景点保护的问题上,更多依靠红色文化遗址景点管理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帮助,没有充分借助社会公众的力量。

  国民素质水平提升依然任重道远

  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仍不相适应。公民文明旅游素质的高低关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形象,倡导、培养、规范公民的文明旅游行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意义重大。部分观众在参观红色革命遗址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现象,比如不按规定在禁烟区吸烟,在展厅大声喧哗、随意触摸展示品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部分游客缺乏历史文化素养,缺少红色文化保护意识等。

  对策与建议

  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方面的意见

  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红色文化遗址保护

  当下出台的红色文化遗址相关保护举措对遏制损害红色文化遗产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仅仅依靠文物保护单位的力量其保护工作的压力仍然很大。因此需要借助公众的力量,引导他们加入保护红色文化遗址的行列中去,让公众自觉参与的效果定会大于强制执行。作为地方政府部门特别是文物管理部门更应该积极做好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宣传工作,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其中。

  文旅融合提高文化保护意识

  我国公民的旅游素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关工作人员及机构可以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使游客在参观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的过程中感受到叶挺、周士第等独立团将士为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学习叶挺独立团为人民幸福做出的牺牲精神,让游客铭记历史,尊重先辈,满怀敬畏之心,使观众在参观红色遗址过程中、在讲解员营造的良好讲解氛围中得到感染并增强对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意识。

  科技植入减少遗址损害力度

  创新是第一动力。新时期旅游行业发展迅猛,但其创新力还远远不够。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出现,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也可以加入为红色文化资源建立数字媒体库的行列中来,运用数字技术有效传播文化资源。

  此外,将VR技术引入旅游业,基于VR技术提升对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的交互式、沉浸式的体验,增强红色文化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将科技植入旅游改革与创新中,在促进红色文化传播的同时,也降低了红色文化资源遭到破坏的风险。

  对红色文化遗址利用方面的意见

  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红色文化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大媒体平台也纷纷加入网络技术的应用中来,我国政府也对网络平台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网络媒体具有综合性、互动性、开放性等优势,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可以借助这一良好的传播媒介,宣传红色文化,宣传叶挺独立团开创的“铁军”精神,讲好独立团将士在北伐战争中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故事,吸引更多的游客,让独立团的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彰显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网络平台可以通过照片、视频、文字等形式,将叶挺独立团具有的红色文化分门别类进行展示,呈现在各行、各业,以及各国、各族人民的面前。

  借助红色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必须采取形式多样、渠道多样、角度多样的方式挖掘其人文精神,发挥其教育职能,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利用红色文化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组织观众开展集体参观、道德实践活动、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使民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在精神层面得到升华,并增强文化自信。

  打造品牌突出红色文化特色

  我国拥有众多著名的红色革命圣地,如井冈山、瑞金,已形成特有的红色品牌,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属独有红色文化品牌,体现叶挺独立团对中国革命军队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叶挺独立团从烽火岁月横扫顽敌的“百胜之师”,到和平年代屡创佳绩的“陆上猛虎”都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宣传叶挺独立团的 “铁军”精神,讴歌叶挺独立团的团魂,结合自身与当地文化遗迹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为实现中国伟大的强军梦而作出努力。

  旅游开发具有中国风格与国际视野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也随之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感兴趣,到红色景点的外国游客也逐年增多。虽然说红色文化遗址记录的是中华民族英勇战争与艰苦奋斗的历史,但其所传达的精神价值是世界相通的。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使红色革命遗址同时具有中国风格与国际视野。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向当代、向世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传播红色文化基因的过程中,必须用开放的眼光,使文物保护利用的成果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惠及人民,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中国革命军队的源头,叶挺独立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当前,我国正大力推动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本文结合新时代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要求,就叶挺独立团部旧址保护与利用的途径提出建议,希望借此对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保护与利用起到推动作用,进而对中国所有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胡守勇.红色文化:概念、特征与新时期代价值[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8(7):16-21.

  [3]阮晓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6):143-147.

  [4]刘宁.让红色文化浸润大学生思想[J].人民论坛,2018(11):138-139.

  [5]王鑫.甘青宁地区乡村红色文化景观遗址保护与开发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7(10):66-67.

  [6]盛名.红色文化开发需坚持经济效益与思想价值并举[J].人民论坛,2018(9):136-137.

文/贾敏

本文源自原《遗产与保护研究》,现更名为《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本文编辑对原文稍作编辑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