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开博时间:2019-06-30 15:32:00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原名《遗产与保护研究》,创刊于2015年,双月刊,刊载覆盖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双重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与利用的政策法规、科学技术、先进理念、问题剖析、创新方法等,传播国内外遗产保护先进理念与技术,总结推广各类遗产保护的经验,提升我国遗产保护与利用水平。

文章数
分享到:

河北省工业遗产现状与研究初探

2021-08-03 14:36:00

  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之下,全国意义上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时代已经到来,工业遗产正在转型为城市公共产品,优化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2017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共有11项。2018年初,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与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和中国城市学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共100项,涵盖造船、军工、船坞等多个门类。此外各省各市的工业遗产普查调研工作也不断开展,并颁布了各个层级的工业遗产名录,由此可见,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已经全面展开。

  河北省工业发展脉络

  河北古称“燕赵之地”,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全国各地通向北京的必经之地,又是东北地区与关内各省、市、自治区联系的枢纽,是广大西北地区与天津港和秦皇岛港的通道。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与交通的重要性促使河北省在近代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北省的工业生产门类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电力、纺织等方面,逐渐形成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工业体系。

  19世纪后半叶,天津开埠后,西方各国带来的外贸物资和先进技术促进了清政府的改革。洋务运动加速了手工业向机器工业转变,促使家庭手工业向工厂工业发展,天津逐渐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 并带动了北京、唐山、秦皇岛等地的经济发展。1978年在唐山创办的开平煤矿成为河北近代煤炭工业之始,煤炭所引发的一系列产业链带动了河北省工业的初步发展。煤炭的开采带动近代交通业的发展,为了运送开平煤矿的煤炭,修建了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

  1912年后,在实业救国的背景之下,河北省的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①建立起完整的铁路网,如京汉、津浦、正太、京张等铁路,为河北省的物资运输提供便利。②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为了推行“北洋新政”,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工商业,唐山机车厂、山海关桥梁厂、井陉煤矿、启新洋灰公司、唐山华新纺织厂、石家庄大兴纺织厂等一批近代工业相继出现。河北省工业的发展不仅促进其经济和城市的发展,还带动着整个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1933年的榆关事变对河北省工业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河北省工业产业受到巨创。日军通过采用合并、收买、接管等方式,直接控制了山海关桥梁厂、唐山华新纺织厂、石家庄大兴纺织厂、秦皇岛耀华玻璃厂、井陉煤矿、石家庄焦化厂、唐山机车厂、开滦矿务局、龙烟铁矿、峰峰煤矿等厂矿。此外, 日军还在河北建立了峰峰电厂、下花园电厂、唐山电厂、唐山制钢厂等掠夺资源。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接收了各项产业,但是各项苛捐杂税使河北省的工业雪上加霜,大部分工业生产萧条,濒临停业。与此同时, 河北解放区各级人民政府建立起一些小型工厂,如制糖、火柴、印刷、榨油等,还建立电站、运输公司、实业公司等用于支援战争。此外,还恢复了一些工业企业,如泊头火柴厂、大型纺织厂、保定三三烟厂等。

  “一五”时期,我国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在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河北省占有8项:华北制药厂、保定胶片厂、保定化纤厂、604造纸厂、石家庄棉纺厂、邯郸棉纺厂、承德钢铁公司、峰峰马头洗煤厂及峰峰通顺二号立井。1958年到1976年期间仍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钢铁、汽车、煤炭、化肥、拖拉机等工业有所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河北省工业快速发展,在冶金、煤炭、电力、建材、纺织、机械、电子、化学、医药等领域均有建树。

  目前涉及河北省工业遗产的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唐山、秦皇岛等近代工业城市,主要研究对象也集中在开滦煤矿、京张铁路、启新水泥厂等重要的工业遗产点,有待进一步普查研究。

  河北省工业遗产现状

  在2018年初发布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100个项目中,河北省有8个工业遗产上榜,分别是开滦煤矿、唐山铁路遗址、京张铁路、滦河铁桥、启新水泥公司、耀华玻璃厂、唐胥铁路修理厂和唐山磁厂。目前,河北省的近代工业遗产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张家口等城市,纺织、煤炭、铁路、建材、机械等类型的工业遗产较为丰富(表1)。



  河北省工业遗产特点

  历史久远

  河北省的工业遗产历史跨度大,见证了河北省工业近代化的历程。清末一系列煤矿、铁路的建设,反映了河北省在工业近代化初期的探索。除清末政府筹办的开平矿务局、铁路等军工企业衍生工业外,民族资本家也建立了很多民族企业,如大兴纱厂、启新水泥公司、耀华玻璃厂等,是民族工业中的典范。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建立的仓库、电厂、兵工厂等,反映了中国工业的艰难历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例证。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大型工业企业,更是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见证。

  类型丰富

  纺织类工业遗产

  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产棉区之一,其纺织业历史悠久,为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河北省纺织工业在手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1919年筹建的唐山华新纺织厂是河北省第一家机器纺织厂,由当时南京政府的财政总长周学熙创办。1922年,石家庄大兴纱厂(图1)投产,由湖北私人楚兴公司兴建。新中国成立之后,石家庄纺织厂(现石家庄第六棉纺织厂)和邯郸第一棉纺织厂是河北纺织基地兴建的前奏,河北省纺织工业局在石家庄、邯郸、保定、承德等地兴建了一系列纺织、印染和纺织机械厂。现存有石家庄大兴纱厂、邯郸第一棉纺厂(图2)、成安县良棉厂等遗产。



  煤炭类工业遗产

  河北省煤炭资源丰富,是中国早期的机械采煤省份之一。洋务运动兴办的军工企业需要大量煤炭作为能源,手工煤炭不能满足需求,而进口煤炭价格较高,因此李鸿章请奏创办新式煤矿。光绪四年(1878年),开平矿务局在唐山成立,开凿了唐山矿一号井,开创中国近代煤矿之先河。光绪八年(1882年),李鸿章委托钮秉臣试办临城煤矿。1905年,临城煤矿与芦汉铁路合办煤矿,称“临城矿务局”。光绪三十二年(1916年),袁世凯委托海关梁敦彦督办井陉煤矿,1908年定为井陉矿务局,1923年开凿新井。开滦、临城、井陉3座煤矿对河北的煤炭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后,磁州、中和、柳江、兴业等煤矿公司相继成立,河北省成为中国近代煤矿的聚集地,产量也居于首位。开滦(图3)、磁州、井陉、临城、正丰等煤矿是煤矿类工业遗产的典型代表。


  铁路类工业遗产

  河北的交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在北京的周围,境内铁路纵横,与全国各地的交通联系非常紧密。河北省是中国最早修建铁路的省份之一,为了运送煤炭,1880年开平煤矿决定修筑唐山至胥各庄之间的铁路,1886年建成,这是中国准轨铁路之始,并延伸至北京、奉天,后成为京奉铁路。1906年借款修筑的卢汉铁路,连通范围广泛,打破了传统交通网络格局。1907年修筑的正太铁路作为京汉铁路的支线, 使石家庄成为京汉、正太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对石家庄日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由詹天佑主持修建,1909年建成通车的京张铁路,则是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铁路,在中国铁路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作用。西马、峰光、长城等地方铁路相继建立,促进了煤炭的运输的生产。唐胥铁路(图4)、正太铁路、京张铁路、石德铁路等铁路线及沿线的铁路附属设施都是河北省重要的铁路遗产。


  建材类工业遗产

  近代工业企业建设都与建筑材料分不开,河北省建材业的发展(如水泥、砖材、玻璃等)促进了工业发展。河北省的水泥工业始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在大城山南麓设水泥工厂,称唐山细棉土厂,聘请英国技师用旧式直窑烧制水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周学熙收回该水泥工厂,成立启新洋灰公司(图5), 总公司设在天津旧法租界海大道,工厂设在唐山, 厂址接近北宁铁路线,水陆交通均极便利,且距煤矿亦近。启新洋灰公司于塘沽建有码头、仓库岔道设备,天津河东及上海南市均有仓库,除制造普通洋灰外,并制造速坚洋灰(quick hardening)及抵抗海水洋灰(anti corrosive)。


  始建于1909年的马家沟砖厂是由启新洋灰公司成立的华北第一家机器造砖厂,后来并入开滦矿务局,并更名为“开滦矿务局马家沟砖厂”,现为唐山陶瓷马家沟耐火材料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缸砖和硬砖。

  1921年起,老厂区被改建为陶瓷厂,更名为启新瓷厂。该瓷厂后由德国人汉斯.昆德承包,于1927年初具规模,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机械设备的陶瓷厂。如今的启新水泥厂、马家沟砖厂、汉斯.昆德旧居(图6)、耀华玻璃厂全部是此类工业遗产的典型代表。


  其他工业遗产

  河北省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工业遗产,如改造为唐山展览馆的唐山市第一面粉厂的日伪弹药库, 秦皇岛抚宁县上庄坨日军长城煤矿电厂,张家口探矿机械总厂等仓储、电力、机械类型的工业遗产, 它们也是河北省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形态多样

  河北省工业遗产形态多样,既有如铁路遗产一般的线性遗产,也有占地面积较大的大型工厂。大型工厂保留有多种工业要素,内容庞杂。由于时间原因,很多工业建筑仅剩部分遗存,甚至只余一个或几个建构筑物。这些遗产在平面上呈现为独立的点状,形态不同,保护利用方式也不同。

  河北省工业遗产保护建议

  河北省工业遗产研究起步较晚,工业遗产保护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工业遗产一直被视为城市发展的阻碍,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大批量拆除。幸而,近年来河北省逐渐重视工业遗产,制定保护条例, 并开发工业旅游,使工业遗产保护逐渐走向正轨。

  工业遗产普查

  由政府主导,加之科研机构辅助,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基础之上对河北省工业遗产进行普查,摸清家底。对工业遗产现存建构筑物进行拍摄,记录始建年代、遗产地址、工业类型、发展历程等内容。此外,还应重点关注工业遗产独特的科技价值,详细记录工艺流程、设备信息、技术发展等内容,建立完善的工业遗产数据库。

  建立分级制度

  工业遗产时间跨度大、占地面积广、类型多样,因此工业遗产保护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应从遗产价值角度切入,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对工业遗产进行分类分级。在借鉴现有文物分级制度的基础上, 制定工业遗产分级制度,采用不同等级、不同程度的开发模式。

  完善评估机制

  学术界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评价机制虽然尚无定论,但显而易见的是不可移动文物的评估方式并不完全适用于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估首先应从工业遗产的类型出发,不同类型的工业发展脉络、工艺流程、遗产特点不尽相同,因此不能采用统一标准衡量所有的工业遗产,需要分类评判。

  对于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也不能只听一家之言,既要参考专家对于工业遗产所开展的价值评估结果,如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等,还应考虑当地居民、厂区员工、游客等不同主体对工业遗产的评价。此外,还应从投资主体的角度出发评定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综合多方面意见后力争决策民主化。

  多种保护模式

  目前,河北省正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项目,已经建立了如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秦皇岛玻璃博物馆等场馆。此外,山海关旅游铁路项目、弯道山陶瓷创意文化园、石家庄煤矿机艺术园区也正在筹建中。除博物馆、艺术园区、产业园区等保护再利用模式之外,还应结合当地人口规模、经济水平、文化氛围等影响因素,因地制宜地再利用,避免产业园区同质化。

文/闫 觅,王雨萌,李青淼

本文源自原《遗产与保护研究》,现更名为《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本文编辑对原文稍作编辑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