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90709_91915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健康养生》

《健康养生》

开博时间:2019-06-30 16:43:00

《健康养生》创刊于2013年,由《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主办,内容涵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以严谨负责的态度,讲述科学的养生方式。

文章数
分享到:

若水:养益身心,首选太极

2019-07-09 00:41:00

本刊记者:康倩

受访专家

若水

若水,本名单颖,现年63岁。曾任太极文化(香港)国际交流中心副主席,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战略学研究会太极文化特邀研究员,中山大学留学生院太极拳客座教授。现为中国武术家协会会员,广州若水太极拳馆名誉馆长。

师承著名武术家、太极泰斗李经梧大师,为大师入室弟子,岭南经梧太极传承人。研习传统太极拳术、器械、推手等三十余载,曾担任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特聘专家评委,出任广州电视台《太极五行功》等栏目主讲嘉宾,多次受港澳及海外之邀参与太极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并率队在相关赛事中斩获佳绩无数。

著有个人代表作《一拳一世界》,主编《太极七日通》《太极指引手册》《太极连环桩》等论著和教材,参与编撰《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械集》,与高壮飞合著《千思百问太极拳》,与左致强合著《内家拳功法揭秘》。

戊戌岁末,一年一度的岭南经梧太极年会在广州赤岗塔举行。是日小寒,冷风拂面,但见赤岗塔公园青翠的草坪上,攒动着一片火红色的身影。晨风中,口令响起,近百名身着红色练功服的同道们统一阵仗,摆开架势,迎着习习寒风,演练起24式简化太极拳。

这套经典的太极套路又被称为《简化太极拳》,它的第一部教学纪录片,是在国家体委的主持下,于1959年,经由太极泰斗李经梧大师亲自示范,演练而成。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李经梧大师虽已仙逝,其弟子却遍布天下。

在岭南,经梧太极的传人,正是李经梧大师的最后一批入室弟子之一——若水先生。

师承名家,习武先习德

若水,1956年出生于吉林蛟河县。虽已是六十有三的“老人家”,但由于常年习武练拳的缘故,若水先生行起路来健步如飞、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整个人生龙活虎,威风凛凛,毫无龙钟之老态。

俗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别看若水先生以太极闻名江湖,其实,学文出生的他,在退休前,是中国海关管理干部学院的副教授。

明明能靠文职行天下,何以会与武术结缘?面对记者的疑问,若水先生展露微微笑容,将自己的习武经历娓娓道来。

 

◆少时习武,只为强身健体

“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不像你们这一代,是在蜜罐子里浸大的。”若水先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历经三年自然灾害、上山下乡运动等,那时候人们普遍缺衣少粮,“如果不练就一副好身体,很可能就挺不过去”,更别说务农了。

打小,若水就要给家里挑水,可能是长期受沉甸甸的扁担压迫,身为东北小子的他,个头并不高。为强身健体,防止被人欺负,他一有空,就爱比比划划。初中时,他力气渐长,每次放学回来挑完自家的水,都会主动帮邻居张老师家也给挑满。

一次,张老师的爱人从部队回来,听闻隔壁小若水常年主动帮自家挑水,非常感激。他把若水叫到一旁,问他想不想学真功夫。若水听着两眼放光,于是,邻家叔叔一招一式,在探亲假结束之前,教会了他一套初级长拳。

自此,若水闻鸡起武,日练不辍。

◆壮年学拳,幸得恩师亲授

大学毕业后,若水留校任教,仍保持着锻炼的习惯,每天除了在宿舍空地打一套长拳,还会在操场上长跑。

有老教授见他每日在跑道上满头大汗、衣衫尽湿,有违青年教师的文雅形象,便介绍他改练别的项目。他这才知道学校卧虎藏龙,有着擅长“通背拳”和“夜行术”的高人。几经学习与切磋,若水渐感自己功夫有所提高。

1985年暑假,学校决定派一名员工赴青岛参加“马礼堂养气功学习班”,若水由于武术底子好,于众多报名者中胜出。正是在这次的学习班上,他与陈式太极拳结缘。

之后,若水表现优异,又被学校派往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师从著名武术家、陈吴太极拳传人李经梧。取得证书后,若水仍不满足,那会儿学校单休,每周日清早,他就从秦皇岛出发,一路骑行30公里,奔赴北戴河李经梧老师的寓所,与老师和师兄们一起训练,风雨无阻。

终于,这份执着与诚意感动了天地,三年后,若水成为李经梧大师生平最后一批入室弟子——关门绝学,尽得真传。

◆盛年育人,但求传承国术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若水先生便在海关系统内教授太极相关的课程。三十余载,他出席过无数与太极相关的赛事与活动,也斩获了众多与太极相关的荣誉和成绩,但每每在内心深处,他都不忘感念自己的恩师李经梧。

“习武先习德,经梧老师不仅把一身的功夫传给了后人,更给我们树立了以德育人的典范。”李经梧出生于1912年,是一代太极宗师,他擅长吴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兼采孙式、杨式劲法,心意六合拳内功,武艺上融会贯通,造诣极高。

20世纪50年代,李经梧名噪全国,风光无限。难能可贵的是,他急流勇退,不慕浮华,后半生移居北戴河,淡出武林,将满腹心事放在了武学与国术的传承中。直至八十高龄,仍坚持研技教徒,为国家体育医疗事业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身为李经梧的门徒,若水先生以传承太极文化为己任,三十多年来,从学者众,弟子甚多。当被问及“若水”这一名字的来历,他解释道:“一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被称为三大内家拳,其中,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又被称为‘水性拳’‘陆地游泳’;二来,太极与道同源,是形体的《道德经》,《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太极拳如同行云流水,打到最高境界不是御敌,而是悟道。”

一席言毕,记者深感微言大义,也顿时领悟了太极的“若水”之德。

常练太极,养身亦养心

身为文化人,若水先生在与人交谈时,温文和善、谦逊有礼,颇有古君子的儒雅之气;身为武术家,当他行起拳来,却如同平地一声雷,有着雄狮般的威而不怒、蛟龙般的翻腾无隙,那种从骨子里透发出来的浑厚内劲,着实令人深深地震撼与拜服。

“因为太极本就是一项针对生命的运动”,若水先生建议,“国人学国术,养益身心,首选太极。”

道法自然:运其内,动其外

“生命在于运动”是人人都知晓的道理。现代社会,每天锻炼身体的人很多,真正懂得“运动”内涵的人却少之又少。

“真正的运动,应该是‘运’+‘动’——运其内,动其外;运其气,动其形。”若水先生一边阐释,一边举例,比如人们在进行跑跳投等体育项目时,通常脸红心跳、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虽能“野蛮其体魄”,但锻炼的主要是外部的四肢,而非内在的五脏六腑。

但太极就不一样了,它看似不紧不慢,节奏舒缓,却要求人在练习的过程中,精神思想高度集中,追求的是“动中之静”。一招一式看上去简简单单,实则承前启后富含内蕴,外稳其形、内定其心。在动静结合的过程中,不但伸展了四肢百骸,更健运了五脏六腑,使整个人的身心都更为通达。

“太极与道同源——道法自然,自然是对立统一的,有内必有外,有运必有动,两相结合,才能求得生命的完整与和谐。”

◆中正安舒:外练形,内养神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长期高压状态下,亚健康以及各种慢性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针对这些人,除了饮食上加以调养,药物上积极治疗外,更需要辅之以适当的运动和心理疗法,从而改善身心状态。

“太极是为生命而设计的完美运动,它不像竞技运动那样激烈,以‘更高、更快、更强’为目标,追求短时间内身体的爆发力;恰恰相反,它讲究心神宁静、松静自然,在行云流水的套路中,以意领气,通过意动身随的协调运动,将全身的经络疏通,令周身每一处都得到锻炼。”

练太极的人常有一种体会,那就是一套拳打下来,气血顺畅、通体舒泰,整个人比吃了补品还带劲儿。

“外练筋皮骨、内炼精气神,这正是传统武学的精髓所在。”若水先生补充道,太极能把人的身体练柔、练活,使人情绪饱满、精神愉悦,继而提高人体各项机能,增强对疾病的防御,大大改善健康状况。

◆方便法门:随时练、随地练

虽然介绍了太极的诸多好处,但若水先生并没有贬低其他运动的意思,相反,年轻时,他也曾是一名长跑、游泳爱好者,对诸多体育锻炼项目爱好有加。

只不过,随着年龄增长,他愈发深刻地体会到:太极,才是值得一辈子相随的运动。

此话怎讲呢?

一来,太极不设门槛。大多数运动,如果要参与竞赛,则需要充分扬“长”——诸如腿长宜跳高、个矮好举重、个高利投篮等等,难免对身体条件有所限制。但是太极不一样,它是为了给生命补“短”,不搞特殊化,但凡四肢健全,都可以练习。而且,若水先生补充道:“像篮球、体操、滑冰等项目,一过黄金年龄,连专业运动员都难免被淘汰,老人家更是玩不动,但太极没有年龄和体力上的限制,可以活到老、练到老。”

二来,练太极不限时间和场地。有一些运动,比如高尔夫、滑雪、骑马等,显然是“贵族”的娱乐游戏,玩一次耗费不低;有一些运动,比如登山、跑步、踩单车,则对场地和装备有要求,须得“装备上阵”;再有一些运动,比如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需要组队上场或单双对打,独自一人难得其乐……太极则不然,它没有时间、人数、场地、装备等方方面面的限制,只需身着宽松服饰,便可在方寸之地伸展乾坤。

全民参与,惠泽老中青

“60岁的年龄,30岁的心脏”,这句话对若水先生而言,真是最生动的写照。在每次例行的体检中,他的身体各项指标堪称完美。尤其是骨密度,长期维持在30岁男性的平均水平,令身边人心生艳羡。

“这真的要归功于太极——它固本培元,养正气、治未病。”在若水看来,太极是一项零成本、零副作用的运动,对外能防身自卫、对内能延年益寿,适用于任何年龄段人群。

◆老人练拳:别练错,别练过

太极的主要练习者是中老年人群,每天清晨,各大公园里几乎都可以见到他们练拳的身影。然而,老人练太极,往往膝盖最容易受伤。

这是何故呢?若水先生一针见血,将之归纳为六个字:练错了,练过了。

所谓练错,是指太极明明是一种拳术,许多人却把它练成了太极操、太极舞,一味的凹造型,强求形态的美观、姿势的优雅,而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力法。加之老年人本就多膝关节退行性变,如不掌握规范化的动作,受伤则在所难免。

所谓练过,是指“过犹不及”。同一个动作反复练习,没有停顿、失去节奏、不加调整,一味机械化操作,而没有“以意领气、以气动身”,带着心去感知气血的涌动与灌注,则境界永远上不去,还容易反复磨伤关节。

为此,若水建议中老年人练太极,首先心态要放平和,在动作标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再求境界的攀升。

◆白领一族:养生首选太极

现代白领长期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更需要通过运动来改善身心亚健康状态。

为此,不少人去办了健身卡,花费不菲就算了,去一趟还得来回奔波,忙起来加个班,能坚持每周都去的人凤毛麟角。有的人办了游泳卡,“游泳虽好,可是折腾啊——哪怕你只游十分钟,前后换衣服加洗澡,至少得忙活半小时”,在若水看来,也不够便利与完美。

但太极就不一样了,“你可以随时而起,随心而动,哪怕只是工间十分钟,一套‘太极十三式’或是‘24式简易太极拳’打下来,立马气机条畅、满血复活”。

若水认为,太极不仅低碳、环保,而且它讲究“松静”二字,能帮助人在练习的过程中放松大脑,静滤思维,尤其适合日常忙碌的都市白领。

◆国术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太极拳作为一项国术,承载着中华的传统文化。

从外形上看,它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协调,每一个动作都圆柔连贯、每一个招式都沾粘连随,整一套拳法打下来,行云流水、如环无端,生动还原了古太极图的状貌。

而从内涵上看,太极拳是意念、呼吸、动作这三者的密切结合,“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动静之中,上下相随、内外相和、刚柔并济、形神皆养,充分体现了太极阴阳的统一与辨证思想。

“文化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若水直言,而今校园内外,跆拳道、格斗术、搏击操等大行其道,而太极拳却鲜少在中小学生中普及。

“这令人感到遗憾,人们误以为太极拳是老年人的专属。殊不知,孩子从小练太极,能强身健体,更能培养其卓越的‘太极’思维——成年后中正平和,达观通明,才能活得透彻明白,在大千世界游刃有余。”(编辑:杨昕)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本文来自《健康养生》杂志

上一篇:红火的一年,“蒸蒸”日上
下一篇:进补三误区,小心勿入!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