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10201_104188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

开博时间:2019-07-02 16:24:00

《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文章数
分享到:

气辣子,不是一般的“辣子”

2021-02-01 13:45:00

  大概是四年前吧,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忽然发信息给我,说她的外婆感到浑身胀气,很难受。

  那有没有去看医生?我问。她说:看了,打了小针,还输了液,都不见好。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我说我们隔得太远,建议她带外婆去找个中医看看。另外,告诉她可以按揉一下足三里、天枢、中脘这几个穴位试试。

  她说好,只是县里好像也没有比较厉害的中医。实在不行,她准备带外婆去市里看看。

  就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她都没再联系我。

  我的心里却一直记挂着这件事。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发了条信息问她:外婆好了没?她高兴地回我说:好了!“怎么好的?”我急忙追问。

  她发语音回答说:“外婆到农村找了一种叫气辣子的药,吃了,放了几个屁,就好了。陈老师,好神奇啊!”“气辣子!?什么气辣子?”我的兴趣被吊起来了,连连发问。“你等等,我给你发图片!”“好的!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辣子

  过了一会儿,她真的给我发了三张图片过来。我一看,恍然明白:害!原来气辣子就是中药里的吴茱萸。

  这味药我是很熟悉了。它的外形有一点像花椒,并且,它和花椒一样,都属于芸香科植物。小学四年级时学王摩诘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老师便讲到了这种植物,说古人认为这种植物可以辟邪。后来接触到了中医,知道《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了这味药的性味功效:

  吴茱萸,味辛,性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医圣张仲景有“吴茱萸汤”之设。方用:

  吴茱萸(汤洗,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切,六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这个方子的用途很广:

  1、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2、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4、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细心揣摩,仲景很好的运用了吴茱萸“温中下气、止痛”的功效。其中“食谷欲呕”,是典型的足阳明经反走的表现。我的导引师父经常说:胃降百脉则降。这是至理名言。

  吴茱萸温能散寒,辛能开通,是温降足阳明经的良药。看来,外婆的胀气是胃寒加上胃经不降引起的,用气辣子治疗,是很对路的。

文/陈新颜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