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

开博时间:2019-07-02 16:24:00

《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文章数
分享到:

一发小火箭,拯救关节病

2021-02-20 17:59:00

  风湿类的疾病往往缠绵难愈,无论是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还是骨质增生症,中医将其统称为“痹症”,均以关节疼痛、肿胀、僵直为主症。

  在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是由于风寒湿侵袭而导致,与工作以及居住环境息息相关,或在冰库工作,或在地下室居住,以及长期接触冰冷物均有一定的关联。

  在医院内对此类病患多开一些激素类药物、止痛药物、甲氨蝶呤等等,并嘱咐其长期吃药,但最终结果都是不能断“根”,而中药的外敷法 虽然也不能断根,但也可以起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作用,可以减轻老百姓终日对着药罐狂塞药的压力。而老鹳草就是这么一味神奇的治疗风湿疾病的中草药。

  读研期间,常常见到推拿科有熏蒸床,床下面放着一个电饭锅,每日去了科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饭锅进行预热,等电饭锅咕嘟咕嘟的煮草药。这个时候的我,时时觉得自己像个女巫,坐在炉前把各色药瓶倒入炼丹炉静静的守候着求愿者的到来……等药汤煮开,四处飞溅,咕嘟声越过了老师与病人的交谈,就可以调成保温了,这时整个科室门诊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深吸一口都令心怀舒畅。

  这电饭锅里常常装有一大包祛风利湿、温经通络的药物,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的腰部疾病,以缓解不适症状,不仅味道好闻并且有一定的疗效。

  我时时想着能否把这一大堆药转换成一种药,方便又廉价,以供百姓日常熏蒸治疗,免去奔走医院之苦。

草药

  查阅了各类相关资料,发现朱良春老先生曾经常用一草药治疗风湿疾病,不仅熏蒸而且还可内服,那就是老鹳草,并给这个单味药的处方取名为“一味定痛饮”。

  刚刚查到资料后,甚是怀疑,因为在临床中,很少有人用这个药,甚至在学校中也不曾把老鹳草作为重点药物进行讲解。

  抱着试试的态度考虑老鹳草这味草药性味平和,无大寒大热之弊,适合各类人群服用,想着买来给家里人用,随手开出老鹳草100g的处方,一瞅3块多就能买下这味良药100g,那还不赶紧的好好用起来。

  正好近些时日妈妈手指关节僵硬憋胀不适的症状时时出现,可以拿妈妈当只小白鼠,验证一下老鹳草的神奇功效,妈妈将信将疑地按照我的方法用水煎老鹳草30g,熏蒸后直接内服,喝了两天就向我反映手指关节处没有那么憋胀了,并且灵活了许多,继续喝了七天后停药,同时注意不接触冷水,注意保暖,至今关节不适的症状还未出现,可见其治疗风湿的功效可不一般。

  老鹳草一名始见于明代兰茂的《滇南本草》,该书记载其正名为五叶草 ,别名为老观草、六阳草、老鸹嘴、鹌子嘴等等。中草药的命名大多很形象,老鹳草也不例外。

  它在果实成熟的时候,会有长长的蒴果,像小火箭发射般竖起,又很像老鹳的长嘴,有当地人又叫它蜡烛草,就像宫廷里蜡烛的烛台。

  相传药王孙思邈曾治疗一位风湿病的病人,就是看到老鹳啄食小草,考虑其生在水湿之处而不受风湿之苦的原因可能与这小草息息相关。因而采而用之,结果疗效甚好,因而取其名为老鹳草。

  老鹳草,其性平,味辛、苦,入肝、肾、脾经,其功能主要以袪风湿,通经络,清热毒、止泻痢为主。主要适用范围为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疮疡痈疔。

  清《本草纲目拾遗》载老鹳草:“味苦微辛,去风疏经活血,健筋骨,通络脉,损伤痹症,麻木皮风,浸酒常饮,大有效。”尽管入药时间较久,但老鹳草在古籍及医案中很少又人记载,在现代研究中认为,老鹳草的提取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通过对大鼠试验后发现老鹳草膏外敷能明显减轻大鼠的关节肿胀程度,同时可以免疫调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对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作用。

  现今市面上也在销售老鹳草膏,主要用于治疗筋骨不舒、手足麻木的风湿类的疾病。可见其功效作用是有章可循的。

  除了治疗风湿类疾病,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是老鹳草治疗面瘫及肠炎,常常听闻“一味老鹳草,专治吊线风”的说法儿,只是还未临证亲身体验过。也有其治疗不孕的说法,有动物实验结果证明老鹳草可能具有黄体酮样作用或有升高体内黄体酮水平的作用,提示了老鹳草这一祛风湿良药在妇科治疗方面或许有一定作用。

  在临床跟诊中,也常常见到恩师选用老鹳草、淫羊藿、菟丝子作为女性促排卵的常用药对,其功效远不止我们书本上学到的那些,考虑其药性平和,未发现不良反应,因而无论体质寒热均可口服,若伴有其他症状患者可适当加味。药不在名贵,对证即是良药。

  附老鹳草外用及内服方法:

 

  外洗:干品老鹳草30g煎水,水煎15-20分钟,日一剂,每日煎好先熏蒸关节不适之处,等药汤放温后即可口服。

文/五指毛桃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