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

开博时间:2019-07-02 16:24:00

《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文章数
分享到:

六味地黄丸,为什么你吃了会上火?

2021-04-29 14:44:00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越来越重视。传统媒体针对百姓出现的需求次第推出各类养生节目,自媒体也利用大数据和养生产品企业一起一窝蜂的向老百姓定投养生小视频讲座和软文。

  轮换轰炸之下,大家自然而然地会拿着看到的养生知识和自己身体对照,部分人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自行购置一些具有保健功效的药品或食品。

  被包装成“补肾神药”的六味地黄丸开始出现在中老年男人的视野里。

  随之问题也来了,有些感觉自己肾虚的人吃了六味地黄丸或者软胶囊后出现上火的反应,他们往往会感觉口粘,口苦,甚至口舌生疮等等表现各异的上火症状。

  怎么回事?哪里不对?

  先一起先查查六味地黄丸的户口!

白地黄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出自宋《小儿药证直诀》,起初是针对小儿补阴的方子。儿科圣手钱乙将《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减桂附,是因小儿乃纯阳之体,稚阴稚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减桂附,舍去阳中求阴之意,用于解决小儿肝肾阴亏而导致的发育迟缓之类的问题。六味地黄丸组方特点具有补泻兼顾之意,虽然补泻并用,但从组方用量来看,“补”的药量大于“泻”的用量,如此补中有泻,防止了滋补之品产生滞腻之弊。

  吃六味地黄丸为什么会上火呢?这明明是一张补阴的方子,若说吃补阳的方子上火容易理解,为什么吃补阴的方子也会上火?

  看一眼六味地黄丸的组方:熟地黄八钱、山茱萸四钱、干山药四钱、泽泻三钱、茯苓去皮三钱、牡丹皮三钱。

  钱乙老先生在《小儿药证直诀中》,用六味地黄丸治小儿肝肾阴虚不足之证。许济群主编的《方剂学》中写到:六味地黄丸,功能,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囟开不合之症。或虚火上炎而致的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对处方的组方思考,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吃六味地黄丸上火的人,体质多偏于痰湿体质。因为六味地黄丸主要功效是滋补肾阴,即便组方上考量了补泻兼顾,毕竟还是“补”强于“泻”,养阴药本就具有滞腻之嫌。并且,现阶段的特征是年龄大的人,不少偏阳虚。

  个别人吃补阴药时会出现腹胀便溏等症状反应,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部分人脾胃虚弱。此类人在服用六味地黄丸时会在体内形成体内湿气更胜及或脾胃更加虚弱的格局。湿邪的性质容易阻滞人体气机,在人体气有余便是火。

  这个机理,就像夏天时装粮食的袋子一样。

  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人都有晒粮食的经历。夏天,粮食袋子要适时的晾晒,在未晾晒之前,把手探入米或面中,这时会明显感觉粮食有些潮,中间是热的。为什么会这样?有着丰富经验的老百姓会说,这是放置时间长了捂的。那为什么需要晾晒呀?因为晾晒过后空气流通,里面的热自然会解除。

  在人体也是这样,人体湿气盛会导致气机阻滞不通,气机不畅也会产热,热积累到一定量就变成火。

  值得注意的是,六味地黄丸最初就是为小儿而设,针对肾阴亏虚而导致的小儿发育迟缓是一剂良方,并不是成人补肾的专用方。肾虚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小儿肾虚也不少见。

  六味地黄丸是个好药,必须使用得当才不至于吃了上火。

文/单 迪 左青阳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