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

开博时间:2019-07-02 16:24:00

《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文章数
分享到:

这味川药小量活血、中量调经、大量止血

2021-05-13 13:40:00

  记得读幼儿园时,老师问我:“中国的首都是哪里?”我郑重其事地回答:“成都!”然后,旁边一个小女孩一直咯咯地笑。

  那时候,我约莫五岁吧,像一只井底之蛙。除了成都,我基本上没出过远门,以为它就是理想的远方,富饶的天堂,很大很大的。

  现阶段,我为幼小阶段的那个无知的自己感到可笑。而经过二十年沧桑巨变的成都,已经跻身为新一线城市了,并逐步扩大版图,逐步拥有了22个区县地区。

  长大后,我越发觉得成都那四通八达的交通让城市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这不,我要去都江堰,充满虔诚地,拜水,拜天地,拜川芎了。我要通过拜访成都的一些著名的地理符号,来侃侃成都道地药材川芎爱我和被我爱的因果。

  第一站,拜水。

  五岁的时候,我就随着父母,一路风尘仆仆地拜谒都江堰水利工程了。那时的我第一次出远门,一直傻乐着。到了二王庙(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李冰父子而建),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过安澜索桥时,我被晃得更兴奋了,像是在玩一个游乐项目。

  现在,我故地重游,站在古代川西和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上,脚下依旧是茫茫岷江水。江水雄赳赳,气昂昂,奔向成都平原,浇灌万顷良田,滋养蓉城人民,造就天府之国。站在这长江的上游,我感慨:“I love this city微笑的模样,温柔中坚强,手放我心上。I love this city起舞的模样,如清澈阳光,轻吻你的窗。I love you, l love my city,就像你永远爱我一样。”

  经历了512地震的都江堰原本是重灾区,但是其水利工程“拿切超”,只受了点轻伤。我真是叹服李冰父子为子孙后代谋福祉的远见和工匠精神,叹服其治水的物理智慧(分洪减灾,引水灌田),所以我慕名而来,拜水。

  辗转到岷江的“鱼嘴分水堤”附近,我方想起它为排砂和泄洪把好了第一关,为当面怒斥川西水患“闹啥子嘛闹!”拉好了一道道基础防线;念起它把一江滚滚春水豁然拦成两池,将之分流为内江和外江,使内江进入成都平原以补给城市的生活用水,以保证成都旱季有水、汛期无涝、旱涝保收,并使外江绕过城市以顺水流走,以与长江汇合,我就感到心飞扬,荡气回肠。

  第二站,拜天地。

  杜甫的诗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就是依据成都城区和都江堰的风貌写出来的。诗句中的锦江是岷江流经成都市区的支流,向上蒸腾化雨,向下则往低处流,灵动顶劲,跟天地浩瀚之气缓缓交融,为天地填充,予天地孕育万千生命之恩泽,开天辟地,间接造就了成都这块富饶休闲之地。当我在繁华的成都市区时,我总爱唱:“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在这里,岷江是奉献出了它的一丝“母爱”和功劳的。而我在都江堰的玉垒山旁拜天地,相当于拜当地的气候和土壤。在这里,岷江也是奉献出了它的一丝“母爱”和功劳的。

  第三站,拜川芎。

  有了水和天地做铺垫,都江堰就有产出道地药材川芎的先决条件之一。而都江堰栽种川芎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当地药农总结出了精良的栽培技术。所以,在这宝地生产出的川芎色、香、味独具一格,个大、质优、香气浓郁、切面呈菊花状、油浸色,被称为“菊花心”川芎,久居全国川芎质量第一名。

  这川芎啊,也是与天地交感的“灵物”,附身于人体,能上行头目、中开郁结、下调经水。李东垣云:“头痛必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经加羌活,阳明经加白芷,少阳经加柴胡,厥阴经加吴茱萸,是也。”是的,加了引经药的川芎好比川剧变脸。比如,它加了菊花就能治风热头痛,加了当归就能治血虚头痛。而川芎茶调散由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叶等组成为末,清茶调下后,则可用于外感风邪头痛,证见偏正头痛,巅顶作痛,或见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本方为治疗风邪外袭所致头痛有效方,可在辩证下再加入菊花、当归等,以扩大药用范围。鉴于川芎万金油似的,有广纳贤才的特质,所以医家们都说:“头痛不离川芎。”我为这味同在四川省会城市上户口的“同胞”感到自豪。但川芎是本地土著,而我是“二代移民”,底蕴始终不一样。

  这不,一妇人产后头痛,用二钱腊茶调服适量川芎末,一服即愈。一风热头痛的男子用一盅水煎一钱川芎、二钱茶叶,也有明显效果。一头风化痰的女子将川芎洗净,晒干为末,炼蜜丸如小弹子大。不拘时嚼一丸,用茶下,也被治好了。

  是的,川芎主治头痛眩晕、风湿痹痛、心胸胁疼痛、跌打损伤肿痛、痢血肿痛、肢体麻木、痈疽疮疡这七个方面。

  而且,更神奇的是,把川芎的剂量分为三个等级,则可以发现它小量活血、中量调经、大量止血(量大时谨防温燥劫阴)。当川芎的剂量在3-5g时,能升散气血,缓解头面部疼痛;当川芎的剂量在9g时,既能够行气又能够活血;当川芎的剂量15g以上时,就能止血,或者减少出血等。

  这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药啊,辛散、解郁、通达、止痛,走而不守,上行可达巅顶,下行可达血海,被驯服得有点像成都本地的“耙耳朵”。怪不得有“良药降苍穹”故名川芎的传说流传于世。

  好了,钦慕归钦慕,看着当地药柜里的川芎“蝴蝶片”,我想它虽然躺着一动不动,但是它的灵魂应该在广阔的天地中展翅翱翔。

文/黎钰莹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