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

开博时间:2019-07-02 16:24:00

《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文章数
分享到:

“抓药”的规矩你知道多少?

2021-06-07 14:42:00

  我在路上遇一好友,问道:“干嘛去了?”好友答道:“这不最近有点不舒服,刚去医院看完病,到药店抓药。”说的是到中药店买汤药。中药饮片调剂为嘛叫“抓药”?这里面还有一段传说。

  据传,早在唐代出了一位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好的药材,他都不畏艰难困苦地去采药,或爬山越岭,或攀登悬崖绝壁,或穿越河川峡谷,采药探索不止,被誉为“药王”。因药王每次采的药材颇多,各种药材不能混放,否则很难分清,影响使用。于是,孙思邈想了个办法,在衣服和裤子上缝了很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只小口袋里,以便采药途中行医时方便用药。孙思邈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就到哪里。每次诊病后,都是从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药来,所以人们把它叫做“抓药”。

  我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参加工作,一直在药店抓药,这一抓就是十八年。刚学徒时,跟着师傅在药材库房(那时称“斗房”)认药、装斗。三年出师后,才让上柜台抓药(现代称为“中药饮片调剂”)。抓药是个体力活,提着小戥子走的是“磨盘道”,一天要走几十里,夸张的说,我十八年抓药走的道,可以绕地球一周。而且,抓药还有许多规矩(现在称为“操作规程”),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它关系到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甚至关系病患者的生命安全。那时门市饮片柜台有专人接方、审方、算方,计价、收款后,交由调剂员用硬木镇纸将处方压好再抓药。

  我学抓药,师傅先教我认戥子开始。小小的戥子包括戥杆、戥盘、戥砣、毫绳等几部分,戥杆上嵌刻着戥星。戥子的称量范围大小不等,每杆戥子会有两个称量范围,就是行话说的“头毫”、“后毫”。头毫的称量范围为一两,每个星为一钱(旧时老称16两一斤),后毫到头为八两,抓贵细药材要用专门的“分厘戥”。戥杆右侧第一颗星为“定盘星”。抓药前,先检查戥称,提起毫绳将戥杆举至与双目平齐,将砣弦移至“定盘星”上,看平衡度是否准确,俗称“齐眉对戥”。

  检查完戥称后,开始抓药。左手持戥并用拇指和食指握住戥杆,右手到药斗抓药,然后用拇食指捏住毫绳称重,对多付药的每一味,都要逐药回戥,确保份量准确。遇到有籽粒的饮片,要在铜缸内捣碎,有特殊要求的,如“先煎”、“后下”、“烊化”、“冲服”的,都另包注明。药抓齐后,在处方下角签上名字,再由有经验的老师傅核对,签字,包包,核对患者的姓名后,发药给顾客。

  一开始,只让我跟着师傅在药方后面往前抓药,慢慢地才能独立操作。

  调配是保证汤剂服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一环。但在这一重要环节普遍存在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为:

  1,抓药前不核对戥称。“对戥”这是抓药前务必进行的操作环节,可有的人图省事,不按操作规程办,致使调剂质量大打折扣。2,握戥子的姿势不规范。随便抄起戥子就抓药,很容易使手持药戥不稳,万一药多了少了,戥杆会上翘或下沉,致使饮片撒落。3,抓药时不按顺序摆放,随便一倒,杂乱无章。4,主观估量,随意一抓,更做不到逐味回戥,“天女散花”一般,致使药剂的份量与处方相差悬殊。曾有一细心顾客,抓药回家后复称,发现每付药的份量相差悬殊,于是,找到药店理论,我们一个劲的道歉,并重新给他抓药,才了此事。5,以生代炙,以有代无,处方应付混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公司所属药店,曾发生一起错付饮片的事故,处方中的生地错付给熟地,病患者不依不饶,说服药后病情加重,差点付诸法律。我们又是道歉,又派专人陪他到天津市各大医院看病,甚至按照患者的意愿,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医院治疗,既牵扯我们的人力、物力,又造成不好的影响。6,需要特殊处理的药品不按规定操作。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影响汤剂的质量,也会给病患者带来一定的伤害。如计量不准影响疗效。三七粉1-3克有化瘀作用,5克以上活血作用加强,不称准份量,会适得其反;又如厚朴生用能燥湿化痰、下气除满,如用姜水炙后,可消除生品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增加宽中和胃的作用,如以生代炙,疗效南辕北辙,还会带来副作用;又如柴胡生用可解表退烧,具升阳作用,而用醋炙后可疏肝解郁,用于气滞胁痛、月经不调等症,与生品功效不同,绝不能以生代炙;需要打碎再煎的子仁、甲壳、矿石、胶剂类等饮片,有的调剂员图省事,将未经打碎的饮片直接入群药同煎,影响了疗效;应抓应付混乱,由于有的饮片处方写有别名或俗称,容易错付,将吴茱萸错付山茱萸、将炙南星错付胆南星、牛膝错付川牛膝、仙遗粮即土茯苓而错付茯苓、处方中的“寒水石”,应付煅寒水石,可降低其大寒之性而增加收敛固涩的作用,如付生品就增加了清热泻火的作用、处方中的“炒防风”应付灶心土炒防风,如付生防风则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作用。如没有土炒防风,可临时炮制再调配。对需要特殊处理的品种,要按规范操作。如处方中的“附子”,即使大夫没有注明单包另煎,也要单包先煎1-2个小时以上,以降低乌头碱的毒性。

抓药

  以上举例说明不规范的操作会给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抓药”确实规矩多,责任大。现在,计量改革,都为公斤制,抓药都改为“克”,有的甚至不用戥子,改用天平。但有些传统的做法还可借鉴,更要严格正确执行“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程”,才能保证病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