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

开博时间:2019-07-02 16:24:00

《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文章数
分享到:

双黄连口服液中不含黄连?中药名称真有趣

2021-11-04 12:58:00

  前几年,《卡路里》这首歌成为洗脑神曲,整首歌都在“燃烧我的卡路里”,怎一个火字了得。同时,也让大家发现,年轻人“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养生自觉性,并不输中老年人。

  去年,当大家看到双黄连可抑制病毒的报道之后,双黄莲蓉月饼都被抢购,让人哭笑不得。其实,双黄莲蓉月饼不含黄连,没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值得高兴的是,经此一事,大家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药名与功效对应

  众所周知,很多中药名称对于其功效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如:

  骨碎补:意为骨碎了都能补,它是一味典型的听名字就知道功效的中药。它是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具有疗伤止痛、补肾强骨的功效,为伤科常用药。

  《本草图经》言其能“治闪折筋骨损伤”。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骨碎补具有抗骨质疏松、促骨折愈合的作用。

  续断:意为筋骨断了都能接续上。它来源于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等,为伤科之要药。

  《神农本草经》:折跌,续筋骨。

  《本草求真》:续断,实疏通气血筋骨第一药也。

  现代药理究表明,续断具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玉屏风散:“玉”形容其珍贵,“屏风”形容其像一面挡风的屏障,对于表虚不固,或体虚易感风邪者而言,吃了此药,就如同给自己加了一面屏障,可御风于外。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炒)、防风三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屏风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这个方子被生产成多种剂型的中成药,如玉屏风口服液、玉屏风胶囊、玉屏风袋泡茶、玉屏风颗粒等,都是非处方药(OTC),较好地满足了大家的使用需求。

  抗病毒口服液:能够清热祛湿,凉血解毒,抗病毒。由板蓝根、石膏等九味药组成。通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流感、腮腺炎病毒感染之类的疾病。

  理中丸:能够调理中焦,具有温中散寒,健胃的功效。理中丸方加一味附子(制),就是附子理中丸;加肉桂、附片两味药,就是桂附理中丸。

  药名与“味”对应

  中医药理论中有“四气五味”,有些中药命名的时候,名称中会体现它的“味”,如:

  酸枣仁:味酸。

  苦参:味苦。

  甘草:味甘。

  辛夷:味辛。

  五味子:酸、苦、甘、辛、咸五味俱全。

  组成药味缩写为名

  不少中药名称是其组成药味的缩写,如:

  银黄颗粒:由金银花、黄芩两味药组成。

  夏桑菊颗粒:由夏枯草、桑叶、野菊花三味药组成。

  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去皮)、白术、甘草(炙)四味药组成。

  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炒)等十味药组成。

  黄连是一味临床常用药材,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

  黄连胶囊是将黄连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制成的。

  复方黄连素片是由黄连素(也叫盐酸小檗碱)、木香、吴茱萸、白芍组成的。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的功效。

  黄连上清丸、清胃黄连片中都含有黄连。

  读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以上说的药物都是“顾名思义”即可知道它的功效或组成,心里美滋滋地想着:中药其实也不难学嘛!

  那么,双黄连口服液是由什么药味组成的呢?

  你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双黄连口服液里一定有黄连。

  其实,它是由金银花(通常都是一蒂二花,故又叫“双花”)、黄芩、连翘三味药组成的。故双黄连口服液里是没有黄连的。

  除此之外,还有复方金黄连颗粒,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蒲公英、板蓝根五味药组成的,处方里同样没有黄连哦。

  “某草”入药部位

  其实,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中药名远不止双黄连,大家不妨继续往下看。

  通常,“某某草”命名的中药多为全草入药,如:

  1.车前草药材是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全草。

  2.飞扬草药材是大戟科植物飞扬草的干燥全草。

  但是,有些“某某草”命名的中药是地上部分入药,如:

  1.马鞭草药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2.仙鹤草药材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你也许会问,以“草”为名的中药,有使用植物地下部分的吗?还真有。

  紫草药材的来源就是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或内蒙紫草的干燥根。

  然而,有些“某某草”命名的中药用的竟然不是全草,不是地上部分,也不是地下部分,那会是什么部位呢?

  通草就是这类比较特殊的药材,它的来源是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读到这里,你一定会感叹,中药的名称竟然如此有趣,真是引人入胜啊。其实,在中药名称“奇奇怪怪”的现象背后,藏着很多有用的知识。

  为了满足大家“猎奇”的心理,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吧!

  天花粉不是花粉

  大家第一次听天花粉这个名字的时候,可能根本不会意识到,它竟然不是花粉。

  天花粉药材是来源于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的功效。在医家眼里,这味名称让你误解的中药,还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呢!

  仝小林院士认为,因热伤阴,因热耗气,故滋阴益气的同时要清热,通俗地说就是“釜底抽薪”,热为致病之源,清热为澄源之治,滋阴益气更应注重清热。天花粉、知母、葛根是仝小林院士临床常用的清热养阴生津方,三味药合称“滋膵饮”,在热盛阴伤的情况下可配伍使用。(《仝小林使用天花粉、知母、葛根降糖经验》)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