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

开博时间:2019-07-02 16:24:00

《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文章数
分享到:

她的咳嗽竟是这样造成的!你想到了吗?

2022-01-10 15:40:00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李阿姨反反复复出现腹泻、腹痛、排便不尽的感觉,最近一段时间更是感觉胸闷,喘不上气,咳嗽。李阿姨去找大夫看咳嗽,大夫却告诉她:“您这个胸闷与咳嗽的问题,根源还是在您的大便中。”

  听到了医生说的话,李阿姨十分疑惑,我这咳嗽怎么还跟排便扯上关系了?

  大家也一起帮李阿姨想一想,为什么看起来是肺部出现了问题的咳嗽,医生却说与排便有关系?

  其原因就在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你想到了吗?


  “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其中明确提出了“肺合大肠”的观点,并且在《灵枢·经脉》等篇中清晰描述了手太阴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经属大肠络肺,表现了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相连。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相连,就如同城市中各地通过道路相通。肺与大肠的经络相连,让它们实现了相互沟通,相互影响。

  肺与大肠经络相连,其生理亦相通。《医经精义·脏腑之官》中语: “大肠之所以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此处指出在在生理上,肺位于上部,肺气以降为和顺,大肠位于下部,是我们人体向下传到糟粕的器官,也应向下通降,所以只有肺气的肃降功能正常,大肠的传导功能才能正常。大家可以想象自己手里拿着一只长形的打气筒,手从顶端往下按,气便从另一个口排出来。而在我们身体里也是相似的,肺在身体的顶端,肺的肃降功能如同你从打气筒顶部向下施加压力的那只手,上面的气机肃降推动着大肠向下传导糟粕,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

  对于“表里”关系,一般认为肺为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阴主里,阳主表,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形成了肺和大肠之间的“脏腑相合”。李阿姨的发病顺序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现这一表里关系。我们将“寒湿邪气”看作敌军,肺和大肠则是两座相互联系的城池,大肠被“寒湿邪气”攻陷后,“寒湿邪气”在城内烧杀掠夺,影响了大肠传导糟粕的日常工作,人体出现了腹痛、泄泻,里急后重等症状。同时,敌军攻占下城池后野心更大了,不断骚扰隔壁的另一座城池——肺,但肺此时粮草充足,士兵士气高涨,将敌人打跑了,故一开始并无明显的肺部症状。发病一段时间后,“寒湿邪气”也在营地训练,让自己变得更强,而此时肺却在日复一日的斗争中疲惫了,快要弹尽粮绝,逐渐被“寒湿邪气”攻陷,失去了其正常的功能,故人体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这也是《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所云的:“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与腑”。

  回到李阿姨的病例上,脾胃失于运化,湿热、积滞等邪客于肠道,大肠传导失司是其腹痛泄泻发病的主要原因。腹痛泄泻的症状迁延日久,大肠之病最终损伤了肺之气,影响了肺正常的宣发与肃降功能,故出现了咳嗽、胸闷等症状。针对李阿姨的情况,在治疗上我们往往采取宣肃肺气、固摄肠腑为主,调和气血,补脾益肾为辅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中可以选用像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剂补肺升提与固摄肠腑,同时加入桔梗、紫苏叶、陈皮、杏仁等药宣肃肺气,将人体“打气筒”之气道调畅;加入当归、白芍、地榆等药行气活血,取刘完素“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理。更进一步,考虑到李阿姨发病日久,恐伤及脾肾,也可视情况在方中加入补脾益肾之药物。

  应用到“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地方还有很多,就如我们在治疗肺病或肠病时常常肺肠同治,宣肃肺气,通利腑气,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便秘之“肠病治肺”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有宣白承气汤一方,用来治疗大便秘结伴有喘咳黄痰、胸闷息粗、小便短赤等症状。方中以杏仁与石膏宣肃肺气的郁闭,用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泄火,通利腑气。肺与大肠脏腑同治,肠病兼以治肺,往往能比单纯“治肠”取得更好效果。


  乳蛾之“肺病治肠”

  乳蛾即是我们常说的扁桃体红肿疼痛,相信大家对此一定不陌生。乳蛾多由于外感风热侵袭于肺或过食辛辣,热毒上攻咽喉引起。人们感觉自己咽喉肿痛时,往往觉得自己“上火”了,需要清热、利咽消肿。根据上面提到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我们在遇到“肺病”时,可以留意病程发展到哪一步了,提防肺病影响大肠的通降功能而产生便秘,若是出现大便秘结,可在方中加上大黄等泄热攻积之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从中医出发,我们一起看了那么多古代先贤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理解与运用,那么大家知道现代的科学家们是如何看待这一“穿越千年”的理论吗?

  从组织胚胎学的角度来看,有研究发现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大多数器官均是由原始消化管分化发育而来,呼吸道与肠道组织的同源性与其在生理与病理上的关联有关。

  从肺肠微生态的角度来看,“肺与大肠相表里”亦可在肺肠微生态菌群的变化中体现。有研究者对大鼠进行实验发现,当肺病或肠病时,肺肠之间的部分菌群可出现同步性规律性变化。这些菌群或同步增加,或同步减少,或同步一增一减。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菌群参与我们人体的生理过程,我们的机体与正常的菌群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但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菌群就变成了一种致病因素,引发人体各种疾病。肺肠微生态中的菌群变化与其关联性可能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物质基础之一。

  从免疫学上看,有研究者发现气道与肠道中存在着共同的粘膜免疫系统,粘膜免疫的相关介质可能是肺和大肠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联系的物质纽带之一。研究者认为中医通过“通腑泄肺”治疗哮喘正是运用了粘膜免疫这一物质纽带,重新建立起肺和大肠之间的正常的平衡关系。

  关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研究从古至今从未停止过。前人无数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治病时把握好“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