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

开博时间:2019-07-02 16:24:00

《中国中药》杂志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与研究动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最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平台。

文章数
分享到:

藏在身体内寒气是颗定时炸弹,一味药拔出身体内的寒气,还你一身轻松

2022-04-07 17:24:00

  前段时间,约上朋友一起出去吃饭,餐厅里面的暖气很足,刚进餐厅热气就扑面而来,坐下不多久身子也慢慢回暖。等着上菜的间隙,我向朋友的杯子里添水,不经意间碰到她的手,冰冰凉的,打趣她怎么跟艾莎公主似的,坐了这么久,手还没捂热。紧接着朋友就开始抱怨说自己今年整个冬天都手脚不温,而且最近总感觉胃隐隐作痛,吃什么都没有胃口。我当时以为她只是普通的胃口不好,就没有重视。回到家,细想起朋友的病症觉得不太对,单纯的胃口不好很少伴有手脚不温的,就打电话问她还有没有其他的症状,听她说自己胃痛得温缓解,且食生冷会加重。我就可以确定朋友这是脾胃受寒了,嘱咐她去药店买点理中丸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服用,不到一周朋友的症状就有缓解。

  不知道大家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类人,极端地怕冷,手脚即便在夏天摸上去也是冰凉的,到了寒冷的冬天,穿很厚的裤子,膝盖以下也总是冷的。他们往往皮肤偏白,舌头颜色也比较淡,经常大便不成形。女性的话还会有痛经的毛病。平时喝点冷饮或吃点寒凉的水果,就会有肚子绵绵作痛甚至腹泻的毛病。这时候如果喝一点热的,或者用热水袋捂着就会很舒服。这类人的病证就是中医上所说的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证又称脾胃阳虚证,是指脾胃阳气虚衰,气机阻滞,以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畏冷肢凉,大便稀溏,食少,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等为常见证候。

  正所谓“百病从寒起”,寒凝为脾胃虚寒证的核心病机。太阴者脾之府也,位居中焦,为水谷之海。脾主受纳,主运化,主统血,主升降,化生五味,为后天之本。造成中焦虚寒的原因有很多,或因素体阳虚或久病失养,导致寒从中生;或因寒邪袭表,直中脾胃,久留不去,阳气受抑;或因误用寒凉药物或过食生冷之物,损伤中阳所引起。中阳不足,内失温养,所以脘腹绵绵作痛,而寒得温而散,气得按而行,故疼痛喜温喜按;中阳不振,健运无权,则纳差便溏;脾虚则气血乏源,阳虚则温煦不能,故可见气短,神疲,畏寒;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亦为脾胃虚寒,中气不足之象。

  这时候可以推荐他们吃一种温中散寒的中成药—理中丸,来帮助祛除体内的寒气。

生姜,中药,驱寒

  理中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在《金匮要略》中称“人参汤”,二者同方异名,是治疗中焦虚寒腹痛、腹泻的千古名方。《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载:“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亦有相关记载:“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理中丸方药组成:人参90克,白术(土炒)90克,甘草(蜜炙)90克,干姜90克。上药4味,捣筛,蜜和为丸,每丸重9克。用时以沸水将丸溶化,温服,每日1丸,小儿酌减。此方虽然仅有四味药组成,但配伍精当,其温中祛寒、健脾益气之功用,获效颇佳。主治脾胃虚寒证,症见腹痛喜按喜温,泄泻清稀,呕吐食少,口泛清涎,四肢不温,或胸痹,心下痞满,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等。

  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炒白术、炙甘草组成。其组方切合脾之多虚、多湿、多寒的病机,使脾阳重振,脾胃健运,升清降浊机能得以恢复,中焦枢机正常运转。根据《内经》“主病之谓君”,理中丸用干姜辛热特性,发挥温中散寒、振奋脾阳的作用,因而为君药,是解决中焦寒凝的关键。正如金元时期脾胃派代表人物李东垣所讲:“理中汤治腹痛者,以水来侮土,取干姜为君,土中泻水也”。人参以甘温大补脾胃之元气,健运中焦为臣药。白术以健脾燥湿,复其升降为佐药。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兼和药性,为佐使药。①干姜配伍白术功用体现在干姜辛热,归脾胃经,善温中散寒,恢复阳气。白术味苦性温,善于补脾益气,燥湿利水。两药合用则上述功效增强,可用于治疗脾虚泄泻。②干姜配伍炙甘草在于取干姜辛热复阳,更取炙甘草缓急止痛,可用于治疗虚寒性腹痛等症。两药合用,能复中焦阳气,起缓急止痛之效。③人参配白术其妙用在于人参味甘微温,归脾经,补益脾胃,健脾益气宁神。白术味甘苦,归脾胃经,补脾益气,燥湿利水。两药合用,可增强补益脾气,燥湿利水之功,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的腹胀吐泻、食少、乏力等症。全方配伍,共收温中散寒健脾之功。

人参,药用,大补

  本方一方两法,即既可作丸,亦可作汤。汤与丸,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用。张仲景在治疗胸痹时,用的是人参汤;大病后调理,则用的是理中丸。丸者,缓也,可以久服,适宜于疾病调理。若病急或服丸疗效不显著者,又当服用汤剂,并可随证加减。理中丸(汤)是调和脾胃的重要方剂。历代医家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在此方药的基础上加减衍变成方者颇多,其中不乏著名之方,现介绍于下:

  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即本方加附子,治脾胃虚寒,心痛,霍乱吐利转筋;

  桂附理中丸(《三因方》)即本方加肉桂、附子,治脾胃虚寒,功同附子理中丸,其补阳祛寒之力更甚;

  肉桂理中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即本方加肉桂,治阴寒腹痛,霍乱呕吐停食,呕噎等症;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镇痛、抑制溃疡、止泻、抑制胃泌素及促胰液素分泌、抗痉挛等药理作用,因而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炎、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胃潴留、肠易激综合征、呕吐、慢性腹泻等。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上一篇:《中国中药》简介
下一篇:仲景补肾第一方,别再四处找了!肾虚的症状都搞定!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