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0803_83938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小百科》

《小百科》

开博时间:2017-09-25 16:25:00

《小百科》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小百科》杂志社编辑出版的面向少年儿童的普及性百科知识刊物。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递健康向上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少年儿童读书求知的爱好和习惯、探究未知、自主寻求解答的爱好和习惯为宗旨,将趣味性、知识性、权威性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办刊特色,深受少年读者及其家长、教育工作者喜爱和好评。一些栏目已成为刊物的品牌,多次获得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集团期刊奖,获中国少儿报刊协会第二届报刊金奖。

文章数
分享到:

拒绝耳机不离耳

2018-08-03 00:11:00

  听音乐、玩游戏、看视频……做这些事的时候,你是不是经常戴着耳机,而且几个小时都不摘下来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你这位“耳机控”可要注意了,别在享受耳机带来的便利之时,让它深深伤害了你。

  人体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构成,声波通过外耳(包括耳廓和耳道)传入耳朵,然后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线,经过鼓膜的振动后,声波会继续前进,来到位于中耳的鼓室。鼓室是一个含有气体的小腔,里面有三块非常小的听小骨 :锤骨、砧(zhēn)骨和镫(dèng)骨。这三块听小骨之间由韧带和关节衔接,组成听骨链。进到鼓室的声波通过听骨链的作用,振动力量大大加强,也就引起了内耳淋巴的振动,从而让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并最后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人也就听见声音了。

  人们常戴的耳机有挂耳式、入耳式和头戴式。不管是哪种耳机,它们都是直接贴近耳廓,尤其是入耳式耳机,还直接进入耳道,将声音集中地传递到很薄的鼓膜上,几乎没有缓冲的余地,声音长时间刺激听神经的末梢,会引起听神经的异常兴奋,造成听觉疲劳。

  如果仅仅是听觉疲劳还好,更可怕的是,长时间、大音量地通过耳机来听声音,还会造成一些全身性的不良影响,比如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力下降,头晕、耳鸣、耳疼、听力下降甚至丧失!

  “听觉过敏”这个词你或许根本就没听过,但在耳鸣患者中,40% 的人都是听觉过敏患者。曾经有一位患者,为了备考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戴着耳机做大量的听力测试题,有时累了,居然就戴着耳机睡着了。

  没想到,突然有一天,她的耳朵出现了耳鸣,并开始对一些非常细小的声音“过敏”,甚至抽纸巾和翻报纸的声音她都觉得刺耳,感觉有尖锐的东西往耳朵里钻。

  “听觉过敏”者通常会放大耳机的干扰,但也有很多“耳机控”对声音的敏感度下降了。比如,正常听力的人能听清楚 30 分贝的说话声,但这些“耳机控”们只能听清楚 50 分贝以上的说话声。这说明,长时间戴耳机会给内耳毛细胞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其实,只要合理使用耳机就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使用耳机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佩戴时间不宜过长, 长时间戴耳机会让耳朵超负荷工作,致使听力下降 ;二是应根据所听内容的不同,适时调整音量,比如,耳机里播放的是流行音乐或摇滚音乐时,就应该调小音量以避免过于激烈的音乐刺激耳膜,损伤听力。

  在各类型的耳机中,头戴式耳机对耳朵的损伤程度最小。虽然它没有入耳式耳机那么小巧、便携,但却有很好的音效效果。最重要的是,由于佩戴时不直接入耳,所以对耳朵的伤害最小。

  总之,为了健康,大家千万不要长时间、大音量地连续使用耳机,如果必须要使用,每天也不要超过三个小时,而且每隔半小时就要让耳朵休息一会儿。

本文来自《小百科》

上一篇:昆虫世界中的演奏家
下一篇:护宝奇兵(二)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