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0813_845755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小百科》

《小百科》

开博时间:2017-09-25 16:25:00

《小百科》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小百科》杂志社编辑出版的面向少年儿童的普及性百科知识刊物。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递健康向上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少年儿童读书求知的爱好和习惯、探究未知、自主寻求解答的爱好和习惯为宗旨,将趣味性、知识性、权威性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办刊特色,深受少年读者及其家长、教育工作者喜爱和好评。一些栏目已成为刊物的品牌,多次获得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集团期刊奖,获中国少儿报刊协会第二届报刊金奖。

文章数
分享到:

“杨柳”是杨还是柳

2018-08-13 23:37:00

  我们经常在古代诗歌中看到“杨柳”这个意象,可是,如果你以为“杨柳”=“杨树”+“柳树”,那就属于望文生义,大错特错了。在植物学分类上,杨与柳同属一科,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质,比如都有白絮纷飞的现象,但二者分属于不同的属,区别还是极为明显的。不过,古诗中的杨柳多指柳树,《尔雅》中说 :“杨,蒲柳也。”所以,“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犹并称杨柳”。

  “杨柳”的别样风情

  柳树那细柔修长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摆的动人风姿,常常引人赞叹。最有名的要数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清代高鼎在《村居》一诗中,用“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绘出了一幅典型的早春图景。唐代刘禹锡在一首《竹枝词》中,用“杨柳青青江水平”刻画出宁静恬美的江边风景。宋代诗僧志南的一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更是巧妙,把杨柳和风融为一体,让人仿佛感受到早春和风的暖意。

  古人常用柳来比喻美丽的女子。如女子身材苗条、腰枝柔软可称为“柳腰”,女子眉毛细长秀美可称为“柳眉”。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下“杨柳小蛮腰”的诗句,用杨柳来赞美侍女小蛮的纤柔腰肢,“小蛮腰”由此广为人知,后人就用“小蛮腰”来形容少女婀娜柔软的腰肢。

  “杨柳”与“白杨”无关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往往杨与柳并举。如隋朝的《送别》一诗 :“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诗中提到的“杨”和“柳”实际上就是柳树,杨、柳对举,是出于文学修辞的需要。

  先秦时古人已有在墓旁植树的习俗,植树的品种和坟墓的大小都有一定的规定,比如天子植松树,诸侯植柏树,大夫植杨树,士植榆树等,其中种植杨树是较为常见的。从汉代起,古诗中开始出现“白杨”的意象,并且与死亡和坟墓相伴。自此之后,挽歌、悼词中多用白杨来寄托哀思,这种风气经过魏晋的发展,在唐代达到鼎盛。

  话说唐高宗下令新建蓬莱宫,由司农少卿梁孝仁负责修建。当时宫中各个庭院都种植了白杨。在修建过程中,将领契苾(bì)何力前来参观,梁孝仁就指着那些白杨对他说,这些白杨都是速生种,三五年后,整个宫中就会变得绿荫处处了。契苾何力虽然是来自铁勒部落的大将,但对于汉族文化却是相当熟悉,他没有正面回答梁孝仁,而是口吟了两句古诗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梁孝仁一听,顿时惊出一身冷汗,明白了他是在点醒自己,白杨是坟墓旁的树种,不应该种植在皇上居住的地方,自己一时疏忽险些犯下大错!梁孝仁立即下令将所种的白杨统统拔去,改种梧桐,同时,沿着宫墙还种植了柳树,成为当时一大景观,后世诗人张祜(hù)的“万树垂杨排御沟”,韩翃(hóng)的“寒食东风御柳斜”都是在描写这些柳树。

  “折柳”情依依

  霸陵(也作灞陵)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它附近的霸桥(也作灞桥)是古人离别长安,前往全国各地去的必经之地。霸桥两边杨柳掩映,纤柔细软的柳丝象征着情意绵绵,仿佛伸手挽留离别的人一般,且“柳”与“留”谐音,因此人们送客至此桥,都要折柳赠别,柳条和霸桥自然也就带上了伤别的色彩。

  折柳送别的习俗从汉代开始,在唐时最盛,许多著名的诗句都对此习俗有所提及,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著名的送别诗,先写渭城的晨雨,再写柳色青新,渲染出一派离别的氛围,最后的两句已经成为千古名句,因此渭城、阳关也成为离别的象征。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一曲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这是一首用羌笛(也叫胡笛,是古代出自西域的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凄切哀怨)奏的表达行客离情别绪的曲子,哀婉感伤,在唐代极为流行,许多诗中都提到过它。最著名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杨柳”是个双关词,既指《折杨柳枝》曲调,又指实际生活中的杨柳,成为荒漠戍守士卒心目中故乡的象征。又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杨柳“飞花”传好运

  暮春时节,柳絮与杨花漫天飞舞。唐代诗人韩翃有首著名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诗歌巧妙地描绘出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的迷人春景,偌大长安,竟然没有一处不被飞絮沾满,可见春光之动人。同时点出当时是寒食日,要折柳插门,而皇宫中不仅如此,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唐德宗因为欣赏这首诗,亲自点名起用韩翃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由于当时的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唐德宗特地亲手书写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当时流传的佳话。

  那些著名的柳树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经在扬州大明寺平山堂前亲手植了一株柳树,人称“欧公柳”。他的词中也有“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之句。后来薛嗣昌做太守,在“欧公柳”对面也种了一棵柳树,自己标明叫“薛公柳”,结果无人不嗤笑,他离任后,他的“薛公柳”随即也被人砍掉了。

  晚清重臣左宗棠率领湘兵来到西北收复被俄国侵占的失地时,觉得当地气候干燥,大军水土不服,就下令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在于巩固路基、防风固沙、便于乘凉。后来人们便将左宗棠和部属所植柳树称为“左公柳”。

本文来自《小百科》

上一篇:状元和驸马
下一篇:污染指数与能见度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