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30519_320358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媒体达人  >  陈治光

陈治光

开博时间:2016-11-21 20:52:00

《科技潮》已停刊

文章数
分享到:

从“烟草院士”之争想到的

2013-05-19 19:47:05


/陈治光

面对控烟人士对研究“降焦减害”等内容的谢剑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事的质疑,中国工程院曾回应“进行调查”。至今,调查结果并未公布,中国工程院也从未公开表示已授予谢剑平院士称号。但昨日记者发现,谢剑平的名字已出现在中国工程院官方网站“走进院士”栏目中,被介绍为“烟草化学专家”。(2012115《新京报》)

“烟草院士”之争,算想来已有一年多的时间。随着媒体的广泛报道,控烟人士、控烟组织、业内专家等都对谢剑平发出了一边倒的质疑。然而,谢剑平却依然走进了“中国工程院官方网站介绍院士的栏目中”。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首先,院士的评审程序有没有问题。目前,我国评院士都是学部来评,而学部里边有很多专业,很多互相间的信息不能沟通。比如评审牵扯到健康问题,就应该和医药卫生学部进行沟通。谢剑平研究的“降焦减害”研究成果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却没有在医药卫生学部评审,而是放在工程院环境轻纺学部去评审。因此,可以说我国院士评审程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前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院士日前接受媒体的采访时介绍,院士评审是一种业绩评定,且是一种最高的业绩评定,不能够和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相抵触。《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20058月经人大批准,就和我国法律法规一样具有法律效力。这个公约明确指出,不得以任何虚假、误导、欺骗的手段推销烟草制品,包括“低焦油”“淡味”“超淡味”等。

其次,“降焦减害”值不值得研究。“烟草院士”之争,当务之急首先应该还原到基本的科学之争,即“降焦减害”研究究竟是否属于科学范畴,究竟还值不值得研究。谢剑平从事“降焦减害”研究已经多年,而且其学术成果也都集中于此,还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如果说“降焦根本不能减害”属实,则意味着他所从事的研究本身就属于伪科学,不但院士之争是非一目了然,其多年来凭此研究获得的各级科研资助和奖项荣誉,也都成了无源之水。特别是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降焦并不能减害。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内科专家钟南山曾说,降焦不能减害,低焦烟要吸得深、吸得多才过瘾,令吸烟者心安理得地抽更多的烟,吸烟者这种补偿行为反而会增加肺癌中腺癌的发生几率。

第三,“烟草院士”代表了谁的利益。联想到之前的“上海烟草博物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单位”新闻,或许谢剑平也是烟草利益集团的代表?正如一位烟民网友所说的:“我就是一个忠实的的烟民。自己的身体深受其害,自己也曾尝试戒烟,然而无数次戒烟,无数次失败,苦不堪言。如果谢剑平能研究出戒烟的方法,我认为可以是院士。但如果只是一味的研究怎么发明香烟,那就受之有愧了!”虽然降焦不能减害,但由于谢剑平的研究,有统计显示,2008年到2011年期间,中国低焦卷烟销售量年均增长93%,而一般的烟卷增长只有3.3%

另外,“烟草之害猛于虎”,然而,社会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不足,大多数人未能全面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这与我国的烟草危害宣传不充分、不到位有关。拿我国的烟盒设计来说,现在是越高档的香烟烟盒越漂亮,与国外让人触目惊心的“黑肺烂牙”烟盒形成显明对比。因此,投入巨资去研究所谓的低焦烟草,还不如将有限的科研资金用于戒烟、控烟、禁烟的研究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实施中来。正如网友所说,只有研究如何戒烟、控烟、禁烟的专家,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才配得上“烟草院士”的称号。

上一篇:陈治光 《科技潮》 的简介
下一篇:全球销售量最大的仿人机器人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