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50511_319299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媒体达人  >  李君

李君

开博时间:2016-11-21 19:05:00

《汽车与驾驶维修》编辑

文章数
分享到:

试驾体验→不折不扣的紧凑级SUV 东风雪铁龙C3-XR

2015-05-11 10:44:44
在拿到钥匙之前,我本以为自己对东风雪铁龙C3-XR已经了如指掌,只需要根据它的同门兄弟2008的基本信息,就能基本了解这款同平台的小型SUV,但真正坐进驾驶室之后,才发现它其实远超我所想。 小型SUV井喷的时代,让我在两天前刚刚在试驾完一款小型SUV,转天就马不停蹄的来体验东风雪铁龙C3-XR了。我本以为从命名上可以很清晰的了解这款车的背景,再加上2008的体验,对这款车的了解已经成竹于胸,但事实远不是这样。C3的前缀让人知道它的生产平台,而级别定位也应该是小型SUV市场。的确厂家也将其对手锁定在昂科拉、缤智等对手,但翻翻数据却发现它的轴距达到了2 655 mm,这个数据代表什么?它要比同平台的东风标致2008大很多,甚至超过了东风本田CR-V,只是略短于途观、翼虎等紧凑型SUV。C3-XR凭借柔性的生产平台,通过加长尺寸,将自己的实际定位在小型SUV和紧凑型SUV之间,虽然售价还是小型SUV的价格区间,但却可以获得如更高级别车型一般的使用空间。对国内市场来说,这将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实际体验又如何呢?首先东风雪铁龙C3-XR有着很长的后门,腿部空间自然也达到了非常可观的量级,乘坐四名成年人,第二排乘客的腿部仍有非常大的余量,再加上厚实的座椅,长时间乘坐也绝不会感到憋屈。另一方面,后排由于采用了颜色更深的隐私玻璃,不仅仅是私密性提升,在炎热夏季,对于降低后排温度的贡献更显而易见。前排座椅可以高低调节,且调节范围非常大,能更好适应各种身高的乘客。行李厢门开口很低,这样在搬运行李时就更省力,行李厢很规整,通过向下凹陷来拓展空间,不过如果是比较沉重的行李,往外搬的时候会略微费些力气。 动力系统同样是C3-XR的优势,常规的1.6 L发动机会显得储备不足,而大排量又会有些不够经济,1.6 T发动机的使用,使其成为20万元以下小型SUV中动力数据最强的产品。PSA与宝马合作的增压发动机已经广泛用于东风雪铁龙旗下众多车型,1.6 T赋予了这款车更好的性能体验,123 kW的最大功率和245 N•m的峰值扭矩很是充沛,而6挡自动变速器负责将这种动力平稳柔顺地输出到前轮。日常行驶时,1 400 r/min即达到最大扭矩的特性使起步和跟车变得很轻快,不过6挡自动变速器在突然快速深踩油门踏板时会稍微犹豫一下,到2 500 r/min时会有一个明显的动力爆发,而如果切换到手动模式,通过手动控制挡位,会更好的体会这款发动机的性能特性。 底盘采用常规的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结构,而法系车在底盘调校方面一直颇具心得体会,而另一方面,可变阻尼的减振系统通过内部阀体来抵消震动带来的不舒适感,带来的好处就是当行驶在平坦公路上时,悬架给予车身足够支撑,,而在经过颠簸和破损路面时,预先设置的阀体会通过压缩强度来控制自身阻尼的硬度,使车内乘客不会感到难受。良好的车身刚性在转向和变线时让车身整体感更强,电动助力转向可以随速度改变而改变助力强度,虽然损失了一些路感,但却并没有让驾驶变得无聊。另外东风雪铁龙还给这辆SUV提供了多路况适应系统,通过预制的五种驾驶模式,提升在不同路面下的通过性,虽然没有人会把城市SUV当拓荒者来使用,但偶尔的烂路还是需要这些功能来降低脱困难度。 其他方面,这辆旗舰型的C3-XR提供了诸如一键起动。自动启停、全景玻璃顶等舒适性配置。人性化方面,前排中央由于多路况适应系统按钮的存在,让储物空间变得更少,随身的手机和钱包并不容易安置,智能驾驶互联系统和SOS紧急呼叫按钮被设计在了点烟器前方,那里也是为数不多的储物空间,所以平时有可能会发生误碰而启动系统。这套驾驶互联系统提供了手机客户端,实现了人与车之间的强联系,功能扩展也更加方便。 C3-XR的外形采用了雪铁龙最新的家族设计风格,给人以硬朗的视觉效果,圆润的尾部还保留着一些当年概念车的影子,而跑起来后也颇像macon,相比我们这辆常规的白色车漆,蓝色版本更给人以一种深邃的效果。内饰的设计很简单,虽不像同胞兄弟那般炫酷,但却也不会感觉落后时代,平底方向盘手感很好,以往用在跑车上面的设计风格也给人以运动感。试过之后发现这款车远不像我之前想象中那般简单,它有着独立的个性和颇为吸引人的实用性。看到这篇文章时,东风雪铁龙C3-XR已经上市,这辆来自法国的小型SUV也许会改变当下我们的固有认知,而它的众多特点,也是支持其更高市场定位的根基。
上一篇:试驾体验→暖男与小鲜肉的交集就是它
下一篇:要运动、要性能、更要酷,中国首款Coupe SUV要来了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