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游泳池“添加剂”,大家最熟悉的成分就是“氯”了,走进游泳馆里,扑面而来的消毒水气味大部分来自泳池里添加的氯化物。游泳过后,手指头的皮肤变白、变得皱巴巴,头发变得干涩,也都是由于泳池中的氯化物导致的。
目前,国内的游泳池基本采用液氯或氯化物进行消毒。氯在水中可产生次氯酸,次氯酸会扩散到细菌的表面,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由于氯原子的氧化作用可以破坏细菌中的某种酶的系统,最后导致细菌的死亡。
用于泳池消毒的常见氯化物有液氯、次氯酸钙(漂白粉)、次氯酸钠(高效漂白粉)、二氧化氯、氯胺等。其中,次氯酸钠是一种消毒效果优良、稳定且对人体伤害较小的消毒剂。它在水中的溶解度高,从水中挥发出的氯气少,几乎闻不到明显的气味。而较之更价廉的液氯如果添加不当则有可能导致氯气浓度过高。由于室内游泳池通风环境较差,氯气的密度又比空气大,因此挥发的氯气容易聚集在水面上,加重对人的影响。
对于使用氯化物消毒的游泳池,建议大家尽量缩短游泳时间,不要在泳池内长时间逗留,可以减少氯化物对人体呼吸系统、粘膜系统、皮肤造成伤害。此外,佩戴泳镜、硅胶泳帽等都是防护的必要措施。硅胶泳帽可以避免头发与水的直接接触,泳镜可以防止氯气对眼镜的刺激,也可以预防眼部传染病的发生。游泳后,应该立即淋浴,减少氯化物等刺激物质在人体长时间停留,同时补充饮水减少呼吸道粘膜受到的刺激。
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无氯消毒技术主要是采用臭氧消毒的方法。臭氧由三个氧原子组成,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极不稳定,分解时产生初生态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对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甚至芽孢都有极强的杀伤力,还具有很强的渗入细胞壁的能力,从而破坏细菌有机体结构导致细菌死亡。所以,臭氧在水处理中能氧化水中的多数有机物,使之降解,并能氧化酚、氨氮、铁、锰等无机还原物质。
臭氧在水中的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效果是氯的600~3000倍;能有效地对付抗氯的微生物,同时还能分解氯的残留物;臭氧的原料是取自空气中的氧气,使用完之后的副产物是氧气,可以使泳池周围空气清新,没有残留物影响环境,不会刺激游泳者的皮肤、眼睛和鼻腔; 臭氧在水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水的PH值,也不受水的PH值的影响而改变它杀灭细菌和氧化有害物质的功能和效率。
鉴于臭氧消毒的诸多优点,目前在国内的许多专业游泳馆如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英东游泳馆、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跳水馆、国家游泳馆等都应用了这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