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打击乐器,它将乐钟依大小和音高次序编组,悬挂在钟架上,用木槌敲击演奏,所以叫做编钟。一九七八年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市城西北,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大型木椁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礼、乐器,兵器,金器等文物近15000余件。其中以规模巨大、保存最好的打击乐器——编钟最为壮观。这套编钟共65件,重2500多公斤,皆为青铜铸造,设计精巧,气势雄伟壮观。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但曾侯乙编钟至今音乐性能良好,能演奏古今各种乐曲。
曾侯乙编钟音域宽广,有五个八度,比现代钢琴只少一个八度。每一钟在规定的两个部位敲击,均能发出两个有一定谐和关系的音,他们构成一套齐备的可供旋宫转调的十二半音系统。在钟的隧部和右鼓部位大多标有该钟所发音的音阶名。钟的口径大小不等,厚薄各异,甬的长度也有很大差别,这是为赋予各种钟以不同的音而设计的,可见当时的造钟技术和音律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个光辉成就,为今天古音律和编钟制造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