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竿见影,顾名思义,就是立根杆子,能看见它的影子。我国古代有一种重要的计时仪器——日晷,就是利用直立物体的影子来计量时间的。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台面的倾斜角度与地球自转轴平行。您身在北京,倾斜角度就是当地的纬度39度26分。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就会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在一个固定地点,在一天的某一固定时刻,晷针的影子所在的位置是相同的。因此,古人总结出晷针的位置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在晷面上制作出时间刻度,就能用日晷来计时了。这里,晷面的正反两面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
您可以站到这件展品的地面日晷图的中心处,充当“晷针”,留心观察自己影子所在位置的变化。
日晷,是利用直立物体的影子来计量时间的一种工具。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就能通过影子读出相应的时间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