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式马步枪
分享到:
展品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武器弹药匮乏,严重制约着抗战形势的顺利发展。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于是,八路军军工部责令一所副所长枪械专家刘贵福等人在无名式马步枪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进,新枪于1940年“八一建军节”正式定名为“八一式马步枪”,它是人民兵工自己制造的第一支制式化步枪。进行实弹射击时,徐向前背上枪不肯放下:“我要是当兵能背上这种枪,不吃饭也高兴”。

  八一式马步枪是根据八路军的作战特点设计而出的,特点是体积小、射击准确、外观漂亮。比一般步枪短100-200毫米,近似马枪,短而轻、后坐力小。枪上采取了加强型三棱刺刀——三棱刺刀平时折叠在枪身下方,用按键扣合,拼刺时可随手甩出刺刀,这样对争取时间、争取白刃战的胜利至关重要。而且在行军时,不会有明显的刃面反光,有利于隐蔽。
  枪的准星可以调节射击偏差,200米内精确度相当高,样枪通过了连射200发的测试,被彭德怀誉为“天下第一准星”。
  为了解决材料不达标、技术不足、设备简陋等问题,刘贵福等人想了很多土办法:设备不配套,靠手工操作;动力缺乏,靠人力摇大轮带动机器;没有材料,靠缴获的铁路道轨;利用磨盘打造枪管孔洞,用纺车式土镟床拉出合格膛线,改进淬火工艺,解决了枪机撞针和刺刀硬度等问题。
  八一式马步枪是八路军抗战时期产量最大(共生产7918支)、使用范围最广的制式步枪,为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为推动人民兵工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外侧图文版介绍了另一位大家熟知的兵工专家吴运铎。
  “一个人有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并无限地忠诚于这个理想,他就能经受任何风雨和困难的考验。”——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吴运铎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抢挑最重的担子,敢肯最硬的骨头,遇到危险总是冲到最前面。他和战友们在山沟里建立了新四军第一座兵工厂,制造出了新四军的第一支步枪、第一颗子弹、第一枚迫击炮弹、第一颗地雷。解放战争期间,乃至新中国成立后,他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经常深入工厂车间和试验场,使得技术成果能迅速转化为可靠的产品,大大缩短了兵工产品的研制周期。
  他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在20世纪50年代脍炙人口,发行500余万册,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曾影响了几代人,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展项:八一式马步枪
  展品通过八一式马步枪模型、背景图文、互动投影,营造了一个虚拟射击场景,通过多媒体投影互动以及图文版,让观众体验射击训练的同时,了解抗战时期,党领导下自行制造的第一支制式化步枪背后的故事以及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先锋模范作用。

展品视频
播放器加载失败: 未检测到Flash Player,请到安装
数字看展品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