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分享到:
展品简介

  上世纪60年代,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后,原湖南安江农校普通教师袁隆平开始了他的研究。他提出“要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首推利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设想,并设计出整套培育杂交水稻的方案,然后通过“三系”配套,完成杂交水稻生产。
  1964年,袁隆平找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两年后,他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为杂交水稻发展奠定了基础。1974年,袁隆平育成中国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自此,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上屡屡取得重大突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作物杂交有无优势,决定性的因素在于杂交双亲的遗传性有无差异。只要有差异,就会构成杂种内在的生物学矛盾。这种矛盾能够促使杂种的生活力增强,就会产生杂种优势。将这种杂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就可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展项: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展品通过幻影成像多媒体,向观众展示了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过程中的三个故事,让观众了解杂交水稻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感受老一辈科学家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展品视频
展品漫画
数字看展品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