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活动  >  心理学  >  2024电影中的心理学

《爆款好人》:网红是如何吸引眼球的?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今年十一档,喜剧片《爆款好人》备受瞩目。电影讲述的是出租司机老张事事不顺,却因为偶然的“维权”视频被上传到网络而意外走红,随着老张成为“网红”,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故事:本来的“维权哥”因为帮人带货而被说成“戏精哥”,在被网友们口诛笔伐之后,又利用“洗白”的机会反向操作,通过“抹黑”自己帮助了别人。
在过去十年中,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使用人数近11亿,全球社交媒体的用户数已经超过50亿。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受到万千关注、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红”能够带动巨大流量,可以影响社会舆论甚至经济活动。
吸引眼球,戏精哥
“内容输出”和“打造人设”是成为网红、保持热度的重要手段。电影中展现了网红们的幕后推手——网络经济公司(MCN),除了人为制造的“技术与狠活”,煽动情绪也是重要手段。心理学上的注意加工理论认为,那些能够满足需求、影响目标实现的动机相关刺激,在视觉注意中具有优先级。相比中性刺激,能够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信息更容易获得注意。MCN公司里的各种网红,就在通过各种方式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心理需求。一旦“抓住眼球”,人们会将认知资源转向优先加工的注意目标,这是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第一步。
技术与狠活,笑看生活
研究发现,道德信息和情绪信息都是动机相关刺激,更容易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由于情绪加工有生存意义,与生存和社交需求相关,因此情绪信息在视觉注意中具有优先级。比如,快速发现让人害怕的刺激会帮助躲避危险,快速识别别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帮助认知社交环境,因此对于情绪信息的注意是快速的自动化加工。相比中性词汇,带有情绪色彩的词汇会更容易被分辨,人们能更快注意到情绪表情,也会分配更多的注意在面孔表情上。很多视频也是因为这一特点,利用表情的特写来吸引人们的注意。
如何吸引眼球,如何抓住注意力
另一方面,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可以满足人们的归属感需求和“相信公正世界”的心理需求,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因而与道德感有关的网络信息更容易受到关注。在实验室条件下,当人们对于正义的需求被激发,会更容易被跟正义有关的词吸引注意。张北京的“人设”是“维权哥”,这个标签本身就带有道德属性:他在维护正义。他的观众可能选择他本来就带有强烈的是非观,就是为了看到“伸张正义”。因此,相比其他主播,作为“北京好人”的张北京,观众会更容易注意到“道德问题”。
维权,北京好人
道德判断包括感性和理性间复杂的认知加工,从而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在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中,人们不会花费过多的认知资源去深入加工、分析看到的消息,其中一种节省认知资源的方式便是贴标签、将事物进行简单分类,这就很容易造成“非黑即白”、“人云亦云”。本来的“好标签”一旦有问题,就特别容易被反噬。
研究发现,人们会在最初的信息加工阶段就迅速做出关于职业的道德判断。那些本身受人尊重的职业,一旦被看到做出不道德的事情,就更被人所讨厌。比如张北京一开始走红就有了“维权哥”的标签,是为别人谋福利的正义代表。而带货则事关自己利益,就成了“重利轻义”的利己主义者。因为过度概括、简单的标签化,“维权”和“带货”是不能共存的,一旦出现跨界就会“人设崩塌”。在网络上,某种观点一形成就容易产生群体内的极端化,也就是群体内部人员的态度和意见会在讨论之后变得更加极端,并且排斥不同意见者,此时,离“网暴”也就不远了。
在电影里,从意外走红、树立形象,到人设崩塌、遭受网暴,张北京最终幡然悔悟,在“复出”的直播中,本来要通过卖惨来给自己洗白,张北京反而通过激发观众对自己的“厌恶”达到了给对手引流的目的,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电影最后,回归素人的张北京已经没人认识了,在摘下口罩后他如释重负伸着懒腰,“总算松快了”。但作为深陷网络的观众们,又能不能不受困扰、从网中解脱呢?“不注意”可能是破局的第一步。
 
作者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王日出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王磊]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4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41014_1081394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