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网友: Chui Antonio (这个世界蠢哭了)
最后一篇压轴之作不仅解释了“何夕”笔名的由来,还解释了《人生不相见》书名的由来,最后一篇必读!
《伤心者》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你不应该要求它们长出漂亮的叶子和花来,因为它们是根。这篇文章其实并不涉及新奇的想法,准确来说只是一种提醒:谦虚面对世界,因为你完全不知道看似无用的东西会如何影响未来;对别人保持尊重,虽然他们的工作看上去毫无意义但谁都不知道这些工作是何种未来奇观的基石。如果可以附加一点,那么就是作者表达的针对世界的抗争。这篇文章在想法上并不独特,但仍是很不错的思想,文字表达上非常不错(请不要纠结于青春文学无病呻吟式的文学性),总体来说是佳作。
《小雨》这篇文章提到了“分时”这个想法,简单来说就是分割时间,这样事物就不是连续存在,而改为断续存在,理论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事物一分为二。打个比喻就是摩斯电码里面的点和线,正常的人是点线共存,但分时状态的人就是点线分开,分出两个个体。当然这个想法很粗糙,作者也没有详细说明,只是简单介绍分出的个体和原个体在生理特征上没有区别,分割前的记忆共同保留,分割后互不干涉,但死亡时间必定一致。这篇文章在想法上很独特,但是很粗糙,很多东西不能合理解释,文字表达上也不是很好。
《爱别离》这篇文章提到了一种作者想象出的医学现象,即有人可以携带AIDS病毒但不会被其感染。也就是有一种特别的人他可以是AIDS的携带者但其本身不会得病,于是通过研究这种人的血液就可以研究出AIDS疫苗。进而作者提出了一个类似电车问题的难题:一边是你的爱人,一边是整个世界,你救谁?这篇文章在想法上不出彩,但文字表达上不错。
《审判日》说的是一种机器可以阅读人类的记忆,类似于“读心机”。文中作者的主要论点就是:假如某个人可能危害别人,我们可不可以强制读取他的思想。说白了就是个人隐私的问题。这篇文章想法上并无独特之处,但表达上尚属不错。
《我是谁》说的是一种人类身份识别系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编号,而通过编号本身可以完成所有需要身份识别的动作。本文主要讨论的思想就是科技是否让我们变得不再人类。全文最大的亮点在结尾处主人翁对科技的妥协。这篇文章思想上并不独特但文字表达上不错。
《假设》中出现了大量的新奇思想,这些思想都被归纳到一个幻想出的“虚证主义”的理论下。具体来说有:纵光波,绿基溶液等。其实这个“虚证主义”的问题可能不少人也想过,很小的时候我就想知道为什么“过直线外一点能且只能做一条直线与当前直线平行”。后来才知道这是不能被证明的“公理”。而这个理论体系就是为了证明这种建立在不能被证明的“公理”上的任何结论都是错误的或是有局限性的。这篇文章的想法非常大胆,在文字表达上颇具特色,是绝对的佳作。
《天生我材》中提出了一个“脑域”的概念,具体来说类似于“云计算”、“云存储”,不过这里的“云”并不是硅而是人的脑细胞。这里作者提出了经久不衰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是不是进一步消弭了普通人之间的差异性;社会的进步是不是进一步加剧了精英阶层和底层民众的分化。这篇文章的思想社会学、哲学上的意义更大于科学上的。
《田园》里主要是说一种粮食作物,该作物实际上是一种木本植物。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意图展示自己对现实的理性思考,为了达到此目的大量描写了人群的狂热。在这里作者隐隐体现出的思想是:在吃喝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发展科技有何作用。从这个点出发就可以发现其实作者和韩松一样,并不是真正的科幻作家,而只是文科出身希望另辟蹊径寻找一个独特的文学角度罢了。
《祸害万年在》说的是“千年虫”问题。主要思想是人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并不想着怎么从源头上去疏,而只是想着怎么从下游去堵。文章上下两篇内容几乎一样,但仔细看会发现有细微不同,这种行为艺术式的表达方式是一种不错的噱头。
《万能时代》说的还是人工智能的问题。整篇文章给人感觉很仓促,如果能加长篇幅、细化描写也许可以成为一篇不错的文章。里面关于二进制的缺陷设计的悖论不错,结尾那句:“上帝死了——因为信仰上帝的人都死了。”说的不错。
《人生不相见》我终于在快要对这本书失望的时候让我看到了这篇压轴之作,用她来命名整本书是最完美的结局。这是一个关于外星殖民的故事,但说到底还是“爱”,这恐怕也是所有事物的最终答案,爱。这篇文章说到了生殖隔离,这也是我一直好奇的地方:为什么何夕用了这么多点子却一直没有正面提及“生殖隔离”。除此以外还用到了“量子通信”和“虫洞跳跃”的理念。本书的高潮。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