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吗?世界上有将近一半的人类体内都寄生着一种叫作“刚地弓形虫”的原生生物。尽管我们感觉不到这些寄生生物的存在,但它们的确对我们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影响。
刚地弓形虫传染途径示意图
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经常能在猫的肠道中发现,这是因为猫吃掉了寄生有这种原生生物的老鼠的缘故。最近,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刚地弓形虫”能够改变老鼠的神经系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科学家观察到,健康的老鼠会非常小心地避开充满猫尿气味的区域,但那些头脑中寄生有“刚地弓形虫”的老鼠则没有这样的反应。实际上,一部分被寄生的老鼠反而会去主动寻找有猫尿气味的区域,从而沦为猫的盘中餐,这样一来,“刚地弓形虫”便会随之进入猫这一新的寄主体内。
那么,这种寄生生物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美国斯坦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刚地弓形虫”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首先,“刚地弓形虫”会破坏大脑的星形胶质细胞(这种细胞起着保护和支持神经元的作用),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星形胶质细胞也受到了损坏;其次,体内“刚地弓形虫”抗体含量过高的孕妇所产下的后代会更容易得精神分裂症;最后,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氟哌丁苯对“刚地弓形虫”的生长也会起到抑制作用。
长期以来,寄生生物对寄主的控制都是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在罗伯特·海因莱因的小说《傀儡主人》中,作者对一种类似于“刚地弓形虫”的寄生虫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在该小说的第十章,人类与这种寄生虫进行了一番别开生面的对话:
“你是什么?”
“我们是人。”
“人?什么人?”
“惟一的人。我们研究了你们,知道你们的方式……我们给你们带来和平……和满足感——屈服的满足感……以及快感——涅槃的快感。”
“……如果我们屈服于你的同类,你们就会照料我们,让我们快乐?“
“确实是这样!“
本文来自: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