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人来说,人生三分之一的时光是在睡梦中度过的。因此,各种有助于安然入睡的药物与方法层出不穷。但大家往往忽略了,与“进入”睡眠同样重要的,还有“走出”睡眠。在技术应用越来越人性化的今天,治疗“赖床”这一恶习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
但不管怎么千变万化,闹钟始终是叫人起床的第一选择——毕竟谁也无法在聒噪不已的环境中继续呼呼大睡。但传统闹钟的缺点是,它太“软弱”了,能被随手关掉,还不够“烦人”。于是,闹钟朝着“不叫醒不罢休”的方向越走越远。这一点在科幻小说和现实中惊人地相似。
美国科幻作家拉里·尼文在1981年创作的小说《梦公园》中,描述了一种“睡垫感应器”,它的作用就是把懒鬼赶下床:
他十分钟前还在自己的公寓里酣睡,耳边闹铃声大作。在被关掉三次之后,闹钟就不再对任何操作产生反应。它一个劲儿地叫下去,直到他那190磅的身躯从床垫上挪开后才消停下来。
秉承了这一思路,科学家们发明出了形形色色更有效、更尽忠职守的新式闹钟。
掀被子的闹钟
如果您是个“夜猫子”,每天都在网上泡很晚,而第二天又得按时去上班,那么这种闹钟对您很适用。您的床也是该闹钟系统的一部分。每天早晨,它不仅可以发出声音,将您吵醒,还会把您的被子掀开。没有温暖的被窝儿,相信您也不会再流连梦乡了吧。
滚着叫的闹钟
这个病毒一样的小家伙更“狠”,它不仅能发出刺耳的噪音,还能放射炫目的光线。闹铃声停止后,它又会轱辘辘地滚动起来,并“嗡嗡”地叫个不停,如此一来,您就很难摸到它的开关。而如果您对它置之不理,只消很短的时间,它就会滚下床头柜,逼您从床上爬起来把它关掉。
够不着的闹钟
这闹钟更“绝”。它挂在您的头顶,您睡觉的时候,它的光线暗淡,还能播放柔和的音乐。但到了早晨,它便会催命似的大叫。您只好伸手去关它,可您的手一碰到它,它就会沿着线向上爬,然后在更高的位置继续催命。无奈之中,您只好从床上爬起来,将它拽下来关掉。
遍地走的闹钟
看见轮子,您可能已经猜到这种闹钟的本事了。您只有一次关掉它的机会,但过不了多久,它就会发动轮子,滚到更远的地方,继续叫唤,让您想不下床都难。
气味闹钟
这种闹钟不会叫,却有另一项绝活儿——它能在设定好的闹铃时间前三十分钟释放出特殊的气味,刺激您从睡梦中醒来。而类似的创意也出现在科幻大师弗兰克·赫伯特的小说《多塞迪实验》中:
气味闹钟用一股柠檬味唤醒了乔,让他在一刹那产生了幻觉,觉得自己正在温柔的海面上平静地漂浮。
但是,上面这些方法有效的前提是,您必须购买闹钟,而且不能忘了给它们上电池。有没有治疗“赖床病”的更方便、更管用的办法呢,就像安眠药治疗失眠症一样?
答案就在这个蓝瓶子中。它叫做“按时起床药”,您在睡前服用一粒,就能避免睡过头的烦恼。
这是否让您想起了海因莱因的小说《玛士撒拉的孩子们》中的那种“睡眠替代品”?不过,那东西虽然也是药片,却更加神奇,因为它的作用不是唤醒您,而是让您压根儿不用睡觉,或者至少不用睡那么久:
玛丽第二天按时醒来。她起身时动作很轻,免得吵醒拉萨鲁斯;然后冲了个澡,做了会儿按摩;再吞下一片“睡眠替代品”,以补充昨夜短暂的睡眠。
“按时起床药”虽然不能让您不眠不休,但却含有一系列能让您精神焕发的药物,包括维生素B1、B2、B3、B6和B12,西伯利亚人参、瓜拉纳果粉,以及L-酪氨酸。药片外包裹着一层糖衣,能延缓药物的释放时间。而且,这些药物也经过精心的配置,它们被人体分解吸收、发挥作用的时刻也正好是您需要起床之时。这样一来,您就不会在该起床的时候仍然睡意朦胧了。
本文来自: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