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美国人是拜了赫伯特为师的话,那么伊拉克人就是在向科幻祖师儒勒·凡尔纳学习。
读过凡尔纳名著《从地球到月球》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打算制造一尊超级大炮:
“你们都知道最近几年来弹道学获得了怎样的进步,假使战争继续下去,武器可能达到怎样完美的程度。你们也知道,一般地说,大炮的坐力和火药的膨胀力是没有限制的。好啦:我在想,根据这个原理推演下去,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个适当的、具备一定反坐力条件的装置,把一颗炮弹送到月球上去。”(《从地球到月球》第二章)
于是,庞然大物“哥伦比亚炮”震撼登场:
要在井中心竖起一个九英尺粗、九百英尺长的圆柱体,恰好填满了留给哥伦比亚炮内腔的空间,这个圆柱是用掺了干草和麦秸的黏土和细砂做成的。砂模和井壁中间的空隙将要填满金属溶液,组成六英尺厚的炮筒。(《从地球到月球》第十五章)
如果您无法想象这尊炮是何等模样,那么请看看矗立在巴格达以北90公里的这门现实中的超级大炮吧。尽管残缺不全,但它的形态却与凡尔纳的想象出奇地相似。
这门炮的炮身长40米,与地面成45度角,安放在山腰上。它建造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晚期,是所谓的“小巴比伦”计划的产物。负责设计工作的是萨达姆请来的加拿大天体物理学家杰拉德·鲍尔,后者曾成功地设计出一种长30米的大炮,将一枚重185磅的炮弹抛射到180公里的高度。除发动远程攻击外,这门炮的主要用途是“弄瞎”美军卫星:发射到太空中的炮弹将发生爆炸,散播出一种黏性物质,覆盖在卫星上,使其丧失功能。
尽管伊拉克科学家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这门超级大炮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研制,但它从没有在战争中派上过用场,一弹未发便被美军摧毁了。
最热文章
对于100年前甚至只是50年前的人来说,今天的城市看起来已经完完全全是一副未来都市的样子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n
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逝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银翼杀手》\n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J·J·艾布拉姆斯显然有很多科洛弗电影在他那神秘的盒子里。\n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