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热持续延烧 ,而你对刘慈欣的科幻之旅又真正了解多少 ?其实他本人对科幻、宇宙、科学和人生的多维思考,除了在科幻小说 中体现之外,在他的散文、随笔中也有表达。
2015 年 8 月 23日,被称为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的第73届雨果奖在美国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最佳长篇故事奖。9月,第26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在位于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刘慈欣获得了一个中国科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特别功勋奖。持续多年的全民“《三体》热”达到一个又一个顶峰。可是,你真能完全看明白刘慈欣的世界吗?他本人对科幻、宇宙、科学和人生的多维思考,除了在科幻小说中体现之外,在他的散文、随笔中也有表达。
近日,有着“科幻重镇”、“国内科幻第一大本营”之称的科幻世界杂志社,最新审定、策划出版了一套刘慈欣的作品集,共八本,其中包括口碑最高,众人皆知的《三体》系列的最新修订版,收集有最新科幻创作的短篇科幻经典小说集,以及他的散文、随笔集。如此“大刘八部”,几乎将刘慈欣所有重要的科幻著述都囊括在内。
刘慈欣短篇科幻集 壮阔深邃的《三体》从这里萌芽
《科幻世界》副主编杨枫向华西都市报记者介绍,“大刘八部,共包括《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球状闪电》(长篇),《超新星纪元》(长篇),《梦之海》(科幻短篇集),《带上她的眼睛》(科幻短篇集),《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科幻随笔)。这套书,策划很久,是目前为止,刘慈欣最为经典、全面的作品集。”
读过《三体》三部曲的科幻迷,都能体会到,刘慈欣的长篇科幻作品宏伟大气、想象绚丽,既注重极端空灵与厚重现实的结合,也讲求科学的内涵和美感。而在短篇小说中,刘慈欣则突出发挥出构思巧妙的特点,其纵横恣肆的想象力,往往被隐藏在灵动精致的故事结构中。如果说《三体》是一枚璀璨的宝石,《刘慈欣科幻短篇小说集》就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壮阔深邃的《三体》从这里萌芽,瑰丽奇诡的宇宙在这里爆发。
刘慈欣的最新科幻创作“美好到牙齿都要流泪”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短篇科幻集《梦之海》中收录有刘慈欣最新短篇小说《圆》。这篇小说此前由刘宇昆翻译成英文版,2014年被多次获得雨果奖的著名作家本·波瓦,收录在由其选编的《碳尖钢笔——17篇硬科幻短篇小说集》中。小说讲述秦始皇相信长生的奥秘存在于圆周率中,于是让燕国刺客、数学家荆轲用三百万秦军士兵组成巨大的人列计算机,去计算无限的π值……杨枫说:“《圆》这篇小说,之前大刘曾在网上放过40%的内容。我们这本小说集里面是首次发表全本。”
而收录的科幻短篇童话《烧火工》,也是刘慈欣的短篇科幻近作。杨枫透露,“这篇小说此次也是首次在纸媒上发表。”2011年12月28日“完稿于太原开往阳泉的火车上”。这篇科幻带有清澈的童话气质,此前曾由著名的科幻迷“小姬”接收到,并率先贴到果壳网上,被无数科幻迷所爱。对于此文,小姬表达了自己的狂喜:“这篇不知道是美好版的卡尔维诺的《宇宙奇趣》还是童话版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甚至还有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童话诗的味道,但是,更重要的是,它充满了大刘式的奇想和浪漫啊!这个才是真正的美好到牙齿都要流泪啊!”
刘慈欣的随笔 给女儿写信大胆畅想200年后的世界
刘慈欣科幻随笔《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编者以时间为线,将作者历年发表的代表性科幻随笔文章结成文集,系统展现其科幻理念的变迁与演进。杨枫说:“大刘的随笔其实主要是阐述他的科幻观,看完了大概就能理解他为什么能写出《三体》这样的小说了。”
随笔集还特别收录了刘慈欣2013年应儿童节约稿专门写给女儿的一封信。既表达了自己的科幻思想,又充满父女情深。刘慈欣开篇写道:“亲爱的女儿,你好!这是一封你可能永远收不到的信,我将把这封信保存到银行的保险箱中,在服务合同里,我委托他们在我去世后的第二百年把信给你。不过我还是相信,你收到信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现在你打开了信,是吗?这时纸一定是比较罕见的东西了,这时用笔写的字一定消失已久,当你看着这张信纸上的字时,爸爸早已消逝在时间的漫漫长夜中,有二百多年了。我不知道人的记忆在两个多世纪的岁月中将如何变化,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我甚至不敢奢望你还记得我的样子。但如果你在看这封信,我至少有一个预言实现了:在你们这一代,人类征服了死亡。”
在信中,刘慈欣谈到在超信息时代,人脑直接联网,太阳系庞大的能源开发等他对200年后的畅想。此外,刘慈欣还特别好奇地问女儿关于外星人的事情。
在信的结尾,刘慈欣尽显慈父心情:“亲爱的女儿,现在夜已经深了,你在自己的房间里熟睡。这年你十三岁。听着窗外初夏的雨声,我又想起了你出生的那一刻,你一生出来就睁开了眼睛,那双清澈的小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让我的心都融化了。那是二十一世纪第一年的五月三十一日,儿童节的前夜。现在,爸爸在时间之河的另一端,在二百多年前的这个雨夜,祝你像孩子一样永远快乐!”
解析刘慈欣的科幻美学
密码是个矛盾综合体
还深谙好莱坞科幻成功之道
刘慈欣为什么这么红?他的科幻美学密码到底在哪?《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三体》系列出版人、刘慈欣的多年知己好友姚海军,对刘慈欣的科幻作品有长久、深入的研究,见解精准。他首先指出,刘慈欣的作品属于典型的硬科幻,“刘慈欣曾坦陈自己的硬科幻创作理念:‘在想象世界中展示宇宙的科学美’,即用科幻的方式‘释放禁锢在科学方程式中的美’。”
姚海军说,刘慈欣对创造性想象的追求有一种商业小说作家罕见的执拗,“他曾坦言,一旦发现自己准备用的某个科幻构思被别人写过,他就会彻底失去对这个构思的兴趣;但另一方面,他又表露出典型的商业小说家的价值追求,坚持类型小说写作必须考虑读者和市场。作为当下最具影响力的科幻作家,刘慈欣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综合体:他说人物不是科幻小说的核心,但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却比其他很多作家笔下的人物更为立体丰满;他说科幻小说应该从文学中剥离,但他的小说却比其他很多作家的作品更具文学意味和色彩。……或许正是这样一些矛盾的对立统一,最终让刘慈欣成为当下中国少有的影响力超越科幻疆域的科幻作家。”
姚海军还透露,刘慈欣“不仅是个科幻迷,也是个电影迷,对好莱坞科幻片的成功之道颇有心得,并在创作中加以借鉴。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有着科幻大片必不可少的、足够震撼的经典画面。比如在《波斯湾飞马》中,伊拉克人骑着基因改造的飞马,如成群的飞蝗般袭向美国的航母战斗群,那遮天蔽日的场景无疑是狂想家才有的杰作。同时,他的描写又极为冷静节制,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授权转载)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