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触觉传感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皮肤(e‐skin)上,但电子皮肤在重复使用后容易被弄脏、损坏和干扰,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机器人中的实际应用。
在这里,通过模仿动物使用毛发传感器探索环境的方式,一种可弯曲的仿生胡须机械感受器仿生毛须机械感受器(biomimetic whisker mechanoreceptor,BWMR)被设计用于机器人触觉感知。
由于摩擦电纳米发电机技术的优势,仿生胡须机械感受器可以在不需要电源的情况下将外界机械刺激转化为电信号,这有利于其在机器人中的广泛应用。
由于毛须的杠杆效应,仿生毛须机械感受器可以通过放大外部微弱信号来区分1.129 μN的激振力。而增加毛须长度,可以进一步改善这种效应。实时传感是用BWMR演示的,展示了它在机器人触觉系统中的潜力。
该传感器具有易于制造、成本低、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的优点。在此基础上,作者还设计了基于静电计原理的信号采集电路,以构建用于机器人技术和工业应用的触觉传感系统。
这种BWMR感受器有望被开发成多功能的扰动接收器阵列,可广泛用于环境监测、参数指示和工业设备感测以及机器人导航的触觉技术、猎物跟踪和危险规避。
上述研究以“Biomimetic Hairy Whiskers for Robotic Skin Tactility”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