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獭”(左)与在轨卫星对接示意图,图源海星空间
随着SpaceX计划发射数以万计的星链卫星,再加上其已经在轨的1600多颗卫星,而且越来越多的卫星运营商也在效仿,这为日益拥挤的卫星轨道带来了新的挑战。
海星空间(Starfish Space)是一家由前蓝色起源和美国宇航局工程师创立的创业公司,正在开发名为水獭(Otter)的“太空拖船”,以帮助管理快速增长的众多卫星。
总部位于华盛顿州肯特的海星空间计划在2023年或2024年发射一个名为水獭的全电动航天器,承诺提供的服务包括延长卫星的运行寿命,将它们移到不同的轨道上并清除碎片。
海星公司的太空拖船装置涉及两个独立的部分,它们在轨道上聚集在一起进行互动。这跟其他公司正在开发的,在发射前就与地面上的卫星整合的拖曳装置是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概念图,图源网络)
他们的目标主要是最后一英里的交付服务,满足在火箭上发射后将小卫星发送到定制轨道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是一个由快速增长的卫星发射市场带来的又一片蓝海——在轨服务市场。此前,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MEV-2卫星服务机首次与一颗运行中的卫星对接,以延长其寿命;位于东京的初创公司Astroscale计划在今年夏天对清除在轨碎片的关键技术进行首次端到端测试。
但据联合创始人特雷弗·贝内特(Trevor Bennett)说,这些航天器比海星公司正在开发的水獭号要大得多,也更昂贵。
(概念图,图源网络)
为低地球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GEO)应用而设计的 "水獭 "号,将利用全电力推进而不是化学推进来降低成本。根据贝内特所说,使用全电力推进可以提供“10倍于汽油助推的里程”。
海星空间的设想是在轨道上运行一支由几十颗“水獭”组成的舰队,可以协助另一颗卫星,提供额外的推力以延长其寿命,或者在出现部件故障时使其脱离轨道。
海星公司不久将在Benchmark空间系统公司正在开发的推进器上测试其飞行软件,这些推进器将是6月在SpaceX猎鹰9号共享任务中发射的公寓卫星的一部分,以演示在轨服务。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