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地球表面下更深的地方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它的历史和地质构成的信息,这对任何其他行星都是一样的。
现在,火星表面的“洞察号”着陆器首次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这颗红色星球表面下的情况。
洞察号上的地震仪——被称为SEIS或内部结构地震实验——指向一个夹在坚硬岩石之间的浅层沉积层,由熔岩流造成的,深达200米(或650英尺)。
这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关于火星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如何随着时间演变的,以及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地质因素。尤其是熔岩流可以与我们所知道的地球的火山联系起来。
研究人员在他们的论文中解释说:“迄今为止,对洞察号着陆点附近浅层地下的地震研究仅限于最上层10-20米的地下结构,还有几十米到几百米深的结构未被绘制出来。”
“洞察号”于2018年11月抵达火星,降落在被称为Elysium Planitia的广阔平原上。在这里,着陆器的仪器测量了星球表面上流动的风引起的地面轻微的环境振动,以便弄清表层以下的情况。
同样的技术在地球上也被开发出来,用于评估地下成分和相关的地震风险。在火星上,波浪的模式与两层致密的岩石一致,比如玄武岩,中间有一层较薄、密度较低的物质,很可能是自然沉积的。
根据我们从至今仍可见的陨石坑中了解到的火星历史,研究人员认为,硬化熔岩的最上层大约有17亿年的历史,形成于寒冷干旱的亚马逊河时期,当时火星收到的陨石和小行星的撞击相对较少。
更深的一层看起来有36亿年的历史,是更早期形成的,当时火星上有更多的火山活动。这些远古时期的地质活动将火星塑造成我们今天所看到和探索的星球。
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地球物理学家布鲁斯·班纳特说:“这有助于找出不同地质活动之间的时间关系。”
“沉积层夹在这两块火山石之间,这说明两次火山活动之间曾有过一次暂停,这是一次相当长的暂停,因为沉积岩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
这一厚度约为30-40米(98-131英尺)的中间层的存在令研究人员感到惊讶,而且还不清楚它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
这些数据的部分有用之处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火星上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也可以告诉我们更多关于地球的历史和进化——地球和火星在地质组成方面实际上非常相似。
除了古老的行星历史,了解火星表面下不同位置的东西有更直接的好处:它使科学家能够找出未来放置着陆器、漫游者和(最终)空间站的最佳地点。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独家编译:科幻世界)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