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法国西南部海滩小镇Messanges的居民遇到了一件怪事——全镇的网络在白天平安无事,但在凌晨3点左右却会莫名地自动切断,每天如此,无一例外。
Messanges的在住居民约为1000人,虽然是半夜的断网问题,但总归会影响到部分对网络有需求的居民。为此,他们集体向当地网络运营商反馈,希望能尽快找出问题所在。但当地网络运营商经过一番排查后也表示无能为力,并将该事件提交至国家频率局ANFR(Agence Nationale des Fréquences ),转由更为专业的机构负责调查。
ANFR图卢兹地区服务局在了解事件详情后调派专员赶赴现场调查。凌晨时分,专员手里的频谱分析仪屏幕开始产生波动——这是信号干扰器的特征,而根据法国法律,持有与使用信号干扰器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考虑到有违法事件发生,ANFR专员联系当地义务警员开始了探测与排查,很快,信号指向了一所临近海岸的房屋。但由于当时已是凌晨1点30分,尽管信号源已经特定,但没有确凿的证据,且同行人员仅为义务警员,而非专业的司法警员,因此他们无法当即敲门与户主确认,只能将进一步的调查搁置至第二天。
第二天一大早,ANFR专员便赶赴案发现场与该住户对峙。没想到的是,这一家的父亲爽快地承认了自己在互联网上购买信号干扰器的行为,而其动机也非常单纯,他只是为了通过断网制止自家孩子熬夜上网的行为。
根据这位父亲的描述,疫情以来的居家时间增多,让他的孩子们愈发沉迷网络。为此,他在网络论坛上一番咨询过后,认为购买一台信号干扰器是最好且最直接的解决方案。
目前,ANFR起早了一份犯罪报告,这位父亲私自购入并使用信号干扰器的行为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根据当地法律,该男子面临最高6个月的监禁与3万美元的巨额罚款。
或许这位父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管控孩子的上网习惯大概不必使用如此激进的手段。根据ANFR的说法,干扰器的作用范围通常比人们想象的或是卖方所描述的范围要大得多,每当这台干扰器工作时,他们家的孩子确实能离开网络养成健康作息——只不过被迫“健康”的可不止他们一家人罢了。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