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并进行天地互动。
授课活动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地面主课堂中国科技馆准备的课堂用品
王亚平利用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制作了一颗“冰球”,但这个液体球,长得像冰球,其实是热球。
微重力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更加凸显。液桥演示实验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在太空可用液体搭一座桥。
视频
在地面上,水和油自然分层,油在上水在下,然而在空间站,水和油并没有自然分层,需要在离心作用下才可实现分层。
太空抛物实验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助教冰墩墩。被抛出后,冰墩墩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
这个知识点要是记不住,可就对不起这位顶流了。
在天地互动中,王亚平还回答了一个特殊的问题:皮肤在太空会变好吗?
空间站没有太阳光照射,温度和湿度也都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另外在微重力环境下,体液会向上分布,皮肤也会随之向上提升,王亚平感觉在空间站里皮肤状态很不错。
此外,在空间站,护肤水之类的不能倒出来,要用特定装置挤压。
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首次太空授课,全国6000余万名中小学生观看授课直播,产生巨大社会反响,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为青少年带来了首讲精彩的“天宫课堂”,太空细胞学实验、太空转身、浮力消失、液体表面张力演示……各类实验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我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将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授课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