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如果我们的日常生活一成不变,我们就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
但是如果我们经常经历新奇的事物和环境,时间就会在主观上变慢。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总觉得时间很漫长,而长大之后就觉得时间飞快的原因。
因为在小孩子阶段,每天都是新奇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
所以,如果我们想让时间慢下来,就要去做新事情。
疫情期间,大多数人都呆在家里,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事情,所以感觉时间过得飞快。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布朗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告诉我,事实证明,我们的大脑喜欢这种可预测性。
人类大脑的进化使我们喜欢保持在可预测的日常生活的舒适区,因为这提高了我们在过去环境中生存的机会。
例如,一个可靠的日常习惯能帮助我们定期找到食物,让我们生存下来。
甚至在疫情之前,我们的生活就相当可预测。想想看,我们倾向于吃同样的饭菜,看同样的电视,在健身房做同样的事情,而且还是在一天的同一时间,和家人和同事进行同样的谈话。
为了宣传新书《舒适危机》(The Comfort Crisis),我走遍了3万英里(约合1.6万公里)的世界,会见了从哈佛大学(Harvard)研究人员、冰岛遗传学家到佛教专业和特种部队士兵等各种专家,还在遥远的阿拉斯加边远地区呆了一个多月。
这本书研究了现代的舒适和便利是如何与我们一些最紧迫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心脏病、糖尿病、抑郁症和无目的感,并探究了如何改善我们的心理、身体和精神健康。
寻求可预测性是我们舒适的环境改变我们身体和大脑的另一种方式。
这是一种进化特征,但在我们这个非常安全且可预测的世界里,它现在却成了一种缺陷。
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我们的大脑有一种恍惚状态下的“自动驾驶”或“梦游”模式。一旦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做某件事,我们的大脑就会走神。
我们更有可能迷失自己,而不是处于当下和意识之中。
我们在计划晚餐吃什么,想知道那部剧的新一季什么时候出来,猜测我们的同事朋友的薪水。我们生活在一种持续的精神波动和无意义的闲聊状态中。
解决办法很简单:学习和做新的事情。这件事简单但不容易,大脑避免新事物的原因与它倾向于可预测性的原因相同。
我们避免新的体验,因为新奇的事物和环境经常超出我们的舒适区。
但是,离开我们的舒适区会带来太多让人无法忽视的好处。学习新技能也是提高对当下时刻意识的最好方法之一。
在新事物中,我们被迫专注,从而避免了游离的状态。
这是因为我们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也无法预料如何应对。它甚至能减缓我们的时间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时间似乎更慢。因为那时一切都是新的,我们在不断学习。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他1890年的著作《心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中提到了这一点。
最近,以色列的一组科学家通过一系列六项研究证实了詹姆斯的观点。科学家们写道:“人们对日常活动的记忆持续时间比非日常活动短。”
如果想要长寿,就去做新事情,学新东西,这样我们的日子就会看起来更长,充满了记忆和有趣的经历。
最热文章
人工智能写科幻小说,和作家写科幻小说有什么不一样?
德国概念设计师Paul Siedler的场景创作,宏大气派。
《静音》是一部 Netflix 电影。尽管 Netflix 过去一年在原创电影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但是《静音》仍让人颇为期待
最近,美国最大的经济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全美超过一半的诺奖经济学得主都曾是该机构的成员)发布了一份报告,全面分析了 1990 到 2007 年的劳动力市场情况。\n
坏机器人制片公司最新的一部电影名为《霸主》(overlord),背景设置在二战时期,很可能是一部在半遮半掩中秘密制作的科洛弗电影系列。
我们都知道,到处都在重启;我们也知道,如果有钱,啥都能重启。所以,会不会被重启算不上是个问题,只能问什么时候会被重启。自然而然地,世界各地的各种重启现象衍生出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游戏:哪一部老作品会是下一个接受这种待遇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