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媒体达人  >  原创文章

【原创】巨型稻——高产水稻新种质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大家都知道袁隆平院士研制的杂交水稻为我国的粮食供应不足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那么你是否知道“巨型稻”呢?巨型稻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夏新界带领其团队历经10年培育的新品种。2016年,夏新界带领课题组和湘丰集团合作,在长沙地区种下第一批巨型稻。袁隆平院士这样评价巨型稻:“这是个好材料,很有前景。这么宝贵的材料,一定要好好研究、改进提高。”

巨型稻

  “巨型稻”有什么来头?

  巨型稻,顾名思义,就是大个头的水稻,大个头首先就体现在“身高”上,巨型稻的“身高”最高可以达到2.2米,几乎赶超小巨人姚明的身高,最低的巨型稻也能达到1.8米的“身高”,人们站在其中,只能看得到绿油油的稻田,看不到农民伯伯们劳作的身影。如果巨型稻只拥有巨大的身形,却没有提高实际的产量也是无益于我国农业的发展的,因此,巨型稻做到了不仅在“身高”上出类拔萃,还要有出类拔萃的产量。夏新界介绍说:“巨型水稻比一般常规水稻的生物量大50%以上,相比常规水稻,每亩可增产15%~20%”,巨型稻稻穗的粒数多的可达800粒,每千粒稻谷重28克左右,预计亩产可突破1000公斤,达到1吨以上。

巨型稻高度示意图

  袁隆平院士曾经感叹道:“我做过一个梦,梦中我和大家一起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那个梦真是太美了。”而今,“巨型稻”将袁老的梦想化为了现实。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与青蛙共生,古诗词中描述的田园美景,正在长沙的田间地头上演。位于湘丰村的百亩巨型稻试验田,防鸟的“天网”为巨型稻撑起了“保护伞”,两米多高的巨型稻排成了“绿色的长城”,随风轻轻摇曳,阵阵凉意袭来,好不惬意,自然放养的鲢鱼、泥鳅畅快游弋,不时有青蛙蹦到田埂上,欢快地发出呱呱的叫声。

  水稻界的“高富帅”

  如果把水稻拟人化,那么巨型稻可以说是水稻界的“高富帅”了。 夏新界指出巨型稻:“个头高,产量高,效益也高”。据了解,巨型稻单季亩产在1000公斤以上,以出米60%折算,产出的生态米在市场上每斤价格在20元左右,仅稻米一项,每亩收益近2万元。除此之外,种植巨型稻的田中还自然放养着鲢鱼、泥鳅和青蛙等,每亩稻田产出的青蛙在1000公斤以上,泥鳅约300公斤,预计每亩稻田收益在5万元左右。与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相比,收益可以翻番。因此说,巨型稻是水稻界的“高富帅”。

  转基因?非转基因?

  介绍到这里,我相信有很多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疑问:这么优质的水稻,是转基因的吗?

  据了解,巨型稻没有采用任何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水稻新种质。夏新界非常肯定地表示,“巨型稻”是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突变体诱导、籼粳及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技术获得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种质材料,这里没有牵扯到任何的转基因技术,基本都是传统的技术。

  放弃高薪毅然回国 投身祖国科研事业

  说到巨型稻,就不得不提起它的研发团队。夏新界对植物分子遗传学、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了20余年。远在美国的他毅然放弃了高薪职业,怀揣一颗科研报国的赤子心,投身祖国的怀抱,回到湖南当起了“农夫”。从那时起,他朝思暮想的就是巨型稻。

夏新界查看巨型稻

  十年如一日深耕不缀,他带领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里培育出湘巨1号、湘巨2号等巨型水稻,并于2013年在常德西洞庭种下巨型稻“试验田”,首次试种成功,亩产突破1000公斤。2016年,夏新界带领课题组和湘丰集团合作,在长沙地区种下第一批巨型稻,向着袁老的“禾下乘凉”梦想又近了一步。

作者:杜雨菲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bennite0625]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80509_764784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