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科普学

浅谈美国科技博物馆的运营管理

【作者】欧亚戈 

美国是当今世界博物馆数量最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发展理念和运行机制。美国科技博物馆主要由私人(或民间机构)投资兴建,在以“分权自治”为核心的美国社会文化之中,经受着自由市场竞争的洗礼,自主经营,优胜劣汰,形成了独特的运营管理方式。

1.教育为先。教育是美国科技博物馆所有工作的核心。每个博物馆都有着崇高、独特、明确的使命宣言,对自己的特色化定位有着清晰的表述(见表1)。尽管使命各异,且历经时代变迁,但教育始终处于核心位置。

1 美国部分科技博物馆的使命宣言

博物馆

使命宣言

史密森尼学会

增进和传播人类知识。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我们通过卓越的研究、收藏、展览和教育,增进知识,激发学习自然和文化的兴趣,以支撑可持续的未来。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通过与航空、航天和星际探索有关的藏品、展览、研究和项目,纪念飞行历史,教育和启迪公众。

马里兰州大学园航空博物馆

研究、保存、解释和宣传马里兰大学园机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历史、藏品,以及普通航空知识,为此我馆将作为公立博物馆运营,为普通公众、学校团体和游客提供教育性展览、特别活动、各种项目和参观访问。

加州科学中心

我们期望通过建立有趣、令人难忘的实验,激发所有人的好奇心,促进他们的科学学习,因为我们深信要理解我们的世界、可接近性和包容性,以及改善人们的生活,科学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圣何塞技术创新博物馆

我们的使命是激发每个人身上的创造力。

2.以观众为本。观众是博物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所有工作都围绕观众而展开,力求“by the visitor, for the visitor, of the visitor(民治、民享、民有)”。各馆都有着清晰的观众定位,清楚自己的受众群体和服务对象,能充分考虑观众需求。从董事会决策到休息凳子的摆放,处处都体现出以观众为本、努力服务观众的理念。如马里兰州大学园航空博物馆,尽管只有7名员工,每年服务的观众仅有4万人,但为了观众参观方便,每年开馆364天(仅圣诞节一天闭馆)。同样,正是由于深深扎根于观众之中,20世纪80年代某中国代表团在参观探索馆时,称赞其是“人民的科学博物馆”。

3.追求特色。美国科技博物馆无论大小,特色鲜明,各有绝招,不以体量大小论胜负,只以展示效果论成败,寻求差异化生存。如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这样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在博物馆建设过程中都没有追求大而全,只追求多而精。由于大多数场馆体量不大、专业明显,相互之间的共同部分雷同度较少,不仅体现了展示内容的专一性,同时避免了资源浪费,更能优化其展示效果。如硅谷计算机历史博物馆作为全球唯一的计算机专业博物馆,追求小而美、专而精,在每年的15万观众中,有45%来自国外,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实景拍摄地之一,生动地诠释了“特色即世界一流”。概括起来,美国科技博物馆的特色主要通过展示内容的专业化、本地化来体现。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集中展示美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成就及航空知识,收藏有256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机实物;旧金山探索馆重在展示物理、认知方面的互动展品;加州科学中心声称自己的特色就是“免费、多样化”,突出奋进号航天飞机、水族馆、经典展品等多样性;马里兰科学中心则通过“经典科技馆展品+不断更新的教育活动”来突出特色。各个场馆还积极展示本地有关的自然、历史、文化等。如加州地区地震较多,当地的科技博物馆普遍设有地震展项。此外,各馆积极为所在社区服务,深度融入所服务的当地社会。各馆所开展的教育活动、销售的商品等,也都与本馆展示主题有关,务求“仅此一家别无分店”。为追求特色,各馆在命名上都力避趋同,旧金山探索馆甚至用exploratory(探索的)+ museum(博物馆)造了一个词Exploratorium。部分科技博物馆命名情况如下(见表2):

2 美国部分科技博物馆名称

中文名

英文名

旧金山探索馆

Exploratorium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加州科学中心

California Science Center

加州科学院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

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纽约科学馆

New York Hall of Science

4.讲求实用。美国科技博物馆在场馆设计、展品制作等方面,体现出深入骨髓的实用主义。以场馆建筑为例,各馆建筑造型基本以长方形为主,不论是加州科学中心新建筑还是旧金山探索馆利用旧码头改造,这都与国内科技馆建筑追求时尚、要求寓意不太一样;美国科技博物馆的建筑基本上是依地形而建,整体的高度并不突出,这与国内科技馆追求的地标建筑也不同;整体建筑充分考虑环保节能,如加州科学院环保标准堪称白金级,获得全美、甚至全球最环保建筑,在不消耗任何能源下能自动保持室内冬暖夏凉,这与国内的玻璃幕耗能建筑也不一样;很多场馆整体观感效果好像大仓库,墙面基本上是没有任何装饰,以水泥本色为主,这与国内科技馆的建设大不相同,国内通常是要有内装饰和布展装饰。总之,美国科技博物馆建筑追求简单实用的美,亲近自然。

5.长远规划。美国科技博物馆普遍有着长远规划。这方面加州科学中心堪称代表,该馆有一个为期25年、分为三个阶段的长远发展规划,三个阶段分别有着1亿美元、1.6亿美元和2.5亿美元的配套资金投入,充裕的资金和合理的规划使得加州科学中心不断发展壮大,事业蒸蒸日上。

6.人员管理。美国科技博物馆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成本控制。据ASTC统计数据,美国ASTC成员平均薪资员工数为99个,其中全职员工数为45个,不到一半;外围则是活跃的志愿者,其数量通常是薪资员工数的2-3倍。如探索馆“展教部”,仅有6名全职员工,包括1名主任、2名副主任、3名经理,其余27名讲解员都是兼职的高中生、大学生等,另有数量若干的志愿者;探索馆兼职员工每小时工资11美元,略高于美国最低工资标准每小时10美元。访谈的几个科技博物馆,都没有绩效考核奖金。整体看来,美国科技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并不高,但其社会地位较高,大部分员工在此工作更多的是出于热爱,工作积极性都很高,工作氛围非常好。从探索馆展品设计制作过程中的“展品至上”,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览设计全馆每个员工都可以提出创意,可以看出各个场馆对人的尊重,对专业的尊重,对创意的尊重。

7.理事会制度。美国科技博物馆普遍设有理事会制度,董事会是权力机构,负责场馆的财政平衡,参与场馆战略方针的制定,监督日常工作,确保建馆使命得到执行;馆长类似总经理,居中协调董事会和员工,管理日常工作,确保董事会的决策得到执行。担任美国博物馆的理事是非常崇高的荣誉,如甲骨文公司总裁拉里·埃里森是加州科学院的董事,曾享有美国最高年薪。这些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热心人士进入董事会,为各馆筹款和开展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理事会制的有效运转,使美国科技博物馆能够重心下移真正面向公众,实现了场馆的“民治、民享、民有”,并形成良性循环。

8.市场营销。美国科技博物馆由于政府财政拨款非常有限,仅占运营经费的20%左右,这要求各个场馆在场馆建设、展览设计、运营管理、商品开发等等方面都要节约高效。为此,市场营销理念渗透在场馆运营的各个方面,市场营销人员参与到各个工作环节之中,广开思路,广辟财源。如马里兰州大学园航空博物馆,将场馆出租用于举办婚礼、准妈妈纪念活动、生日聚会等活动,小小的场馆每年举行的各类聚会活动多达60场,为了举行大型的聚会活动展厅里的飞机藏品甚至都可以移走;加州科学院出租场地,观众可在馆内的植物墙、水族箱和动物标本前举行婚礼,非常受欢迎(见图3)。另外,各馆通过开发经营独具特色的参观纪念品、设置募捐箱、在参观指南上印刷捐款方式等形式,广泛募集款项,以确保资金来源通畅。在市场营销方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表现卓越,由于无可拟比的场馆优势和经营得法,该馆商品销售占到整个史密森尼学会旗下19家博物馆商品销售总额的一半,而其营销收入亦占到该馆运营支出的一半以上。由于航天馆有着超强的创收能力,史密森尼学会不断减少对它的财政拨款以补贴其他场馆,但这并不妨碍航天馆傲立潮头。航天馆的表现值得国内科技馆深思。

9.企业家精神。旧金山州立大学的施华泽·马乔里教授认为,当今美国博物馆的两个关键:一是教育,二是企业家精神。教育是目标,企业家精神是手段;科技博物馆只有像做企业一样勤俭持家开拓进取,才能不断把科技馆事业推向前进。这方面探索馆创始人、馆长弗兰克·奥本海默堪称楷模。为了聘请到职业筹款人,奥本海默不吝为其支付比他本人薪水还高的工资;在去世前一周,奥本海默还坐着轮椅来到展厅体验新制作的展品,感受新展品的快乐。正是由于奥本海默这种搭载身家性命不断进取的企业家精神,探索馆才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全球科学中心的朝拜圣地。

10.经费来源。与我国绝大多数科技馆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不同,美国科技博物馆的经费来源则较为多元化,除史密森尼学会旗下的场馆可以得到较多的政府财政预算支持外,其他大多数场馆的经费主要来自自营收入和社会资金(包括非公有基金、慈善机构捐款、公司、企业财团赞助以及私人投资等)。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博物馆的经费主要来自于投资的工业巨子。60年代美国博物馆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大量财政支持,大大促进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80年代以后,来自美国政府的拨款大幅减少。据ASTC统计,2013年美国科学中心会员年预算的48.5%来自于自营收入,28.8%来自私人基金,公共财政资金仅占18.8%(见图1)。在收入来源中,个人捐赠占据很大比重。个人捐赠的动机在于减税抵税,这实际上也是美国政府对于科技博物馆的变相财政支持。但是,这种捐赠是通过“自由市场”完成,公众捐款有充分的选择权,可以捐钱给这家或那家科技博物馆,可捐给博物馆也可以捐给大学或基金等。只有真正服务公众、声誉良好的场馆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个人捐款。

1 美国科学中心2013年度预算来源

当然,各个场馆之间的收支情况差别很大。以硅谷计算机历史博物馆为例,该馆2014年收入1101万美元,支出781万美元(2013年分别为751万美元和706万美元)。其收入各部分比例为:公共项目34%、投资收入33%、博物馆运营17%、捐赠14%、其他2%;开支各部分比例为:内容和公共项目63%、运行24%、市场和发展13%。

11.财务稳定。追求财务稳定是博物馆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主要由董事会负责。在美期间,几乎所有受访对象都表示,美国科技博物馆不管大小都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探索馆馆长曾表示,其80%的时间用于筹款。据ASTC统计,2013年其成员预算差别很大,预算最少的10%成员的年度预算的平均值为40万美元,预算最多的10%成员的年度预算的平均值为1980万美元,其余80%成员的年度预算的平均值为388万美元;79%成员保持财务平衡或略有盈余,21%成员财务赤字。

12.门票政策。美国绝大部分科技博物馆都实行收费政策。据ASTC统计的会员数据,2013年度全球46个国家的495个科学中心(美国为394个),93.1%收取门票,成人平均门票约为10美元,儿童约为8美元。其中,美国会员的成人票价从3美元到29.95美元不等。以探索馆门票为例,成人29美元,青少年、老师、学生、65岁以上老人、残障人士24美元,4-12岁儿童19美元,3岁以下免票;旧金山湾区9个县区居民可享受当地价格,打7-8折。个人会员79美元,双人会员109美元,家庭会员159美元,会员参观没有次数限制。

总之,美国科技博物馆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值得国内同行尤其是科技馆界认真关注与思考。


① 欧亚戈,中国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心讲师,主要研究科技馆展览教育。Email:ouyage@sina.com
② 本文是在《全国科技馆高层次人才专项培训团赴美培训总结》的基础上改写而成,文章除了笔者的认识与体会,还参考了培训团成员的考察学习成果,在此一并致谢。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责任编辑:中国数字科技馆]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