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黑龙江庆安:蔬菜大棚种出“花”

  “谁说种地没作为?只要瞄准科技前沿,把地种出‘花’来,照样大有作为。”这是庆安县久胜镇久旭村刘家围子屯青年农民高岩常说的一句话。

  高岩从2008年开始创办蔬菜种植园区,已先后在久胜、新胜、平安等乡镇开辟4个大型种植园区,建有大棚温室332栋,日光大棚403栋,总面积达52万平方米。由于他采取最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坚持种植“高、新、奇、特”的蔬菜品种,产品受到客户青睐,供不应求,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每年纯收入在260万元以上,成为全省蔬菜种植大户。

  2006年,高岩走出农村,先后在庆安开过饭店,到绥芬河开过火锅城。高岩发现顾客对金皮西葫、羽衣甘蓝、彩色辣椒等时髦的新奇蔬菜很感兴趣。由于这些蔬菜摆到餐桌上花花绿绿,光彩夺目,像上装着彩的工艺品,卖相好,也很走俏。于是,高岩萌发了回乡种特色蔬菜的念头。

  2008年初春,高岩果断地关闭了效益不错的火锅城,回到家乡刘家围子种植蔬菜。但这里的土地已是寸土寸金,所有的耕地已变成水田,而且效益不错。高岩宁可出高价承包土地,竟没有一户搭茬。承包不到地,他满腔的热情像被泼上一盆凉水。这时,村关工领导小组组长兰义臣找到高岩,给他出了条路子,承包移苗后闲置的大棚。久胜镇当时正在大面积推行水稻超早钵育新技术,用于育苗的大棚每个有上百平方米,而且都是钢架制作,坚固耐用。稻农移完秧苗后,大棚就阁置空闲起来,而这时正是种植蔬菜的极好季节。兰义臣帮助高岩协调租赁稻农的空闲大棚,并以500元一栋的价格租下,稻农乐了,高岩更乐。

  在兰义臣等人的帮助下,高岩很快租下100栋育苗大棚。这一年他种植的草莓,都是百姓从没见过的“洋货”,有黑珍珠、绿玛瑙、圣女果,仅听这些光艳的名字,就让人满嘴生津。普通草莓每公斤4元钱卖不出去,他的草莓却卖到每公斤10元,而且都是超市成批进货。这一年,高岩的每栋大棚纯赢利8000元。

  种植蔬菜头一年,高岩就抱了个金娃娃,村里的农民眼红了,纷纷向他学习特色蔬菜种植技术。高岩因势利导牵头成立了泽农蔬菜种植合作社,村里老干部尹树山、王延彬带头加入合作社,很快吸收102户农民入社,创办起全县第一个蔬菜种植园区,蔬菜大棚也很快发展到200多栋。兰义臣利用自己的老关系,领着高岩走进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还把于鸣宏、蒋薪梅等教授请来,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这一年,他们的蔬菜园区采用了许多前沿科研新技术,每个入社农户都获得2万元的经济效益。

  “我追求的新奇,不仅是外观上的漂亮好看,品质上也要纯粹绿色。”为此,高岩种植蔬菜坚持不使用化肥,自己配置农家肥、有机肥。他还采用吊栽、盆栽、空栽、层栽等技术,对棚室空间全方位利用。棚室漫灌不仅是对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生产投入也大。在村里老技术员王延彬等一批五老人员帮助他改革灌溉方法,采用滴灌、膜灌、淋灌、喷灌等先进技术,使种植水平上了一个档次。高岩不仅在久胜镇先后创办起久旭、久宏两大蔬菜园区,还到平安、新胜等乡镇创办蔬菜种植园区。他种植蔬菜总是别树一帜,他把新疆的哈蜜瓜、辽东的吊瓜、山东的丝瓜都移植过来种植,还把日本的彩色辣椒、美国的礼品西瓜进行试验种植,取得了经济效益。(黑龙江农业经济信息网)

  编辑:梅艳

  新闻来源:http://nykj.xn121.com/kjdt/wz/1629252.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qcy]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