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小麦丰产理论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1)在总结群众小麦丰产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小麦单产的几个阶段及低产变高产的栽培技术。①处理好小麦植株生长发育与土、肥、水条件的矛盾。提出“粮肥间作,集中施肥、减少播种量、培育壮苗、利用边行优势”等一整套措施。

  在新泰县时家庄大队和下坦大队进行试验;②处理好群体发育与个体发育的矛盾,改善群体内的光照条件,协调个体的碳、氮营养。提出“降低播种量,缩小群体;深耘断根,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争取穗大、粒多、粒饱”的措施;③进一步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协调植株有机养分的制造、消耗和分配。提出“降低播种量,控制基本苗数;采用穴播和高、矮秆品种混播;喷施磷酸二氢钾、亚硫酸氢钠、矮壮素,促使穗大、粒多、粒饱”的措施。

  (2)经过多年的校内试验、研究和调查总结群众丰产经验,提出“以培肥地力为基础;选用良种、减少播量和重施拔节肥为关键;提高成穗率与粒重为主要目标” 的亩产500千克小麦栽培经验。自1972年以来,有3 000多亩小麦连年为亩产达500千克以上。

  其主要经验是:粪肥中氮素、速效磷和有机质要有一定指标要求;蚰包麦良种:冬前控制基本苗8万左右,茎蘖数 60万~80万,单株成穗6~8个,每亩55万穗左右,每穗26粒以上;泰山1号良种:冬前控制基本苗8万~10万,茎蘖数60万~80万,单株成穗 4~6个,每亩40万~50万穗,每穗30粒以上。

  上述小麦栽培经验,基本上能解决小麦高产与倒伏的矛盾,对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起到了一定作用,山东省已在大力推广。

  新闻来源:http://www.cast.net.cn/kj/cgtj/121595.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qcy]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