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资讯  >  农林牧渔

水稻褐飞虱应急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该项目按照国家科委和浙江省科委注重应急性,适用性,切实将先进、适用、有效的技术加以组装配套,进行大面积的示范和应用的要求。1994~1995年以嘉兴市为试验基点,通过研究、试验和组装示范,在改进褐飞虱中短期预报方法和综防配套技术主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经专家组现场考查和评议,表明中期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高,综合防治技术配套模式的实用性广。两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取得主要成果有:

  建立了在8月中旬进行晚稻褐飞虱主害代中短期预报模型。并经1994,1995两年的预报应用。准确率达90%;(2)明确了褐飞虱生物型Ⅱ个体占种群中的多数,筛选和田问鉴定出当地抗性较强的品种有嘉45、丙1067,有一定抗性的品种有9117、9363等,为抗性品种的推广和抗性育种提供了依据。(3)监测褐飞虱尚未对甲胺磷和扑虱灵产生抗药性;(4)防治策略研究表明:在大面积种植抗性品种的条件下,轻发生年不用药剂防治;中等发生年挑治五代;大发生年采用“治四控五”的防治策略;(5)试验表明,水稻前期施用甲胺膦、杀虫双防治螟虫和纵卷叶螟对后期的保产作用不显著,并对褐飞虱主害代高峰虫量无明显控制作用,施用三唑磷可引起再增猖獗,认为水稻前期不必用药。(6)稀播、壮秧,少本、宽行的健身栽培法试验成功。筛选出高效具有兼治作用的农药复配剂病虫清、虱纹灵、瘟虱清等。在以上关键技术基础上,组装了以褐飞虱为主的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配套模式,即推广抗性良种为主体,宽行稀植为基础、讲究药治策略抓关键、控害护益相协调。

  1994年示范面积5.6万亩;1995年示范面积45.46万亩。与对照区相比:连作晚稻区和一季晚稻区农药用量分别减少50.3%和38.0%;用药成本费分别降低22.35%和30.55%;蜘蛛量分别增加35%~50%。病虫为害损失分别为2.4%和2.9%;每亩挽回稻谷损失5.02公斤和7.8公斤;每亩增加经济效益21.66元和32.46元。全示范区共挽回稻谷损失274.7万公斤,经济效益1165.34万元。

  新闻来源:http://www.cast.net.cn/kj/cgtj/120954.shtml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cdstm_qcy]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