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新闻

【青稞沙龙活动回顾】科幻IP影视化究竟难在哪?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近年来,科幻IP影视化改编的消息频出,给因疫情而略显低迷的影视市场一针又一针强心剂。

继网飞版《三体》剧集公布了12位主演的选角结果后,国产剧版《三体》也放出了一支3分钟的预告片,随后动画版《三体》也释放出了一支预告。

实际上,从2019年的《流浪地球》开始,中国科幻影视化改编的赛道就已猛然加速:

由王晋康《豹人》改编的科幻短剧即将上映,由江波《移魂有术》改编的电影《缉魂》成绩不俗,由何夕《伤心者》改编的《寒梅工程2021》即将由知乎推出,《流浪地球2》的开机路透照陆续释放,由科幻世界出品的《穿越土星环》《未来症》《楼兰刺客传》《十七年》等作品也进入了影视化开发立项和筹备阶段。

中国观众迫切需要一部优秀的国产科幻影视剧,来填补影视市场的空缺。但比起从零开始策划剧本到投入拍摄,直接对科幻小说进行改编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快捷径

但改编科幻小说,往往也是最容易引发争议、最铤而走险的做法——原著党的对脑中画面还原度的高期待,会导致对瑕疵的零容忍。

上周末,由中国科技馆主办的第157期青稞沙龙中,我们邀请了著名科幻作家江波、新生代科幻作家白贲、《同学两亿岁》作者疯丢子、资深制片人痞诺曹,和大家一起聊了聊关于科幻IP影视化改编的那些事儿。

△ 直播间现场

△ 直播画面

由于疫情影响,本场青稞沙龙采用线上直播连线的方式进行,在中国数字科技馆官网中国数字科技馆知乎、中国科技馆百家号、科幻世界B站直播间、科幻世界微博等平台同步直播,全网收看量超20万人次,直播现场还抽送了《名为帝国的记忆》《科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等图书和期刊,引发了一波互动热潮。

国际惯例,先来复习下——青稞沙龙是个啥?

「青稞沙龙」是中国科技馆主办的品牌活动。其中的科幻系列与科幻世界杂志社合作,邀请中国知名科幻作家、研究者与评论家登台,围绕科幻小说、影视中的科学想象和科学哲理展开深入探讨,为科幻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线下交流和学习平台。


圆桌时间

1

近年来《三体》掀起了一波改编热潮,大家可否大胆预测下,从这部3分钟的《三体》剧集预告片来看,这会是一次获得大家认可的改编吗?影视作品改编热,对科幻来说是好事吗?

江波:

中国的科幻剧不像古装剧,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工业体系,科幻剧在国内的尝试还比较少。《三体》本身就是中国科幻的标杆,通过《三体》的科幻剧,我们就能一窥中国科幻剧的制作精良程度。如果《三体》能够成功,中国的科幻产业是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的,我个人对此非常乐观。

白贲

我看了《三体》剧集的PV(预告片)之后,感觉整体呈现的气质是比较成熟的。即使它只是一部短预告,但从色调、布景、演员状态来说,都是比较有质感的。其中演员的表现都是令人信服的。但希望预告片不是把所有的精华都剪到了一起,最后呈现的成片就被稀释了很多(笑)。

从第二个维度讲,这肯定是一件好事。不管这部剧的最终呈现的风评是好是坏,但至少投入了更多从业人员,这为科幻影视提供了更多资源,为建立和丰富一个系统性的生产线起到了正向作用。

疯丢子:

其实我个人觉得有点慌(笑)。在我们和市场交流的过程中,会发现有很多同行因为科幻题材的实现难度较高,就会主动去降低书里科幻元素的比例、在写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地考虑好不好拍的问题——这其实对科幻创作来说是很不利的。

《三体》的出现就让很多人质疑,这部小说能怎么拍啊。但如果真的有人把它拍出来了,可能真的会像两位老师说的一样,是一件好事,但最终呈现的效果可能并不会那么圆满。因为我觉得《三体》是大刘凭他的工匠精神写出来的,这本书一定是他能呈现给读者的最好的东西,至于影视公司会如何呈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个人认为,现在拍《三体》还有点着急,可是大刘等得起、这本书等得起、粉丝等得起,但演员、影视公司和市场等不起了。现在从预告片来看,演员选角都挺好的,希望这些演员能完美呈现这些IP吧~

2

近年来国内立项的科幻影视项目增多,是否说明国内科幻影视氛围相较于前几年有很大变化,观众对科幻影视剧观看意愿有所不同了?

江波:

观众的观看意愿更多是受到片子本身的质量和口碑的驱动。像2019年的时候,一开始《疯狂外星人》的排片很多,后来《流浪地球》逐渐居上,肯定是因为片子本身的特质和口碑所驱动的,所以观众并不一定要选择电影的类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观众已经见识了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国的优质科幻片,所以可能对于科幻圈的人而言,是否是科幻片会比较重要,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影迷而言,他们喜欢看的片子就是“好片子”,这部片子有想看的地方、有感动我的地方,那我就会去电影院买单——应该是这样一种很简单的逻辑。那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我们是否能做出一些真正的好片子,来把它放到市场上呈现给观众。

痞诺曹:

不管是从历史来看还是从大众数据来看,把漫威这类超级英雄电影除开,科幻电影的份额在整个电影行业来说都不算主流,只占据比较小的一个份额,但在整个中国的电影市场上,可能科幻片会有更好的接受度。

3

科幻IP影视化的困难点在哪?

痞诺曹:

其实对于制片方来说影视改编主要遵循一个大逻辑:怎么省钱怎么改,怎么好拍怎么改,怎么好卖怎么改。这其实也很正常,影视都是市场化的产物。说具体一点,“一流小说”还真不好进行影视化改编。科幻对于世界观的描写会比较多,但对于影视而言,尤其是剧来说,人物关系的塑造其实是更多的,所以对于人设方面其实会有更多的改动。

白贲:

从一名观众的角度来说,更多的难点还是在于原著和电影呈现之间的平衡吧,因为两种媒介的表现形式不一样 ,所以呈现区别肯定不小。比如电影《湮灭》的原著,更多是表现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这种纯心理流的作品可能很难拍,拍出来后可能跟小说关系也不是特别大——因为心理活动是很难用视觉方式去呈现的。

除此之外,原著小说可能没办法改编成那么长的电影,那在改编过程中就会有体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增加一些剧情,但增加的这些剧情到底能否符合原来小说的气质,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另外就是关于是否增减人物——可能不只是科幻,只要涉及改编的都会有这个问题,这个尊重原著的“度”在哪里,需要(制片方)想好一个定位吧。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责任编辑:毕琦]
layui

    查看更多
    分享到: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30707_1078125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