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部分为端粒
西班牙马德里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玛莉亚·比拉斯科博士提出了一种“科学算命”的方法:通过提取血液中的细胞,测试细胞中端粒的长度,可推断一个人的寿命有多长。这种检测方法将于2011年年底在英国上市,由此引起各方争议与关注。那么,这种“科学算命”的方法是否管用?
端粒与寿命的关系
据报道,西班牙马德里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玛莉亚·比拉斯科博士是这项商业端粒检测方法的发明者,她说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快捷的检测方法,能在同一时间对很多样本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检测发现危险的、非常短的端粒。
端粒与寿命的关系早就被科学研究所证实,科学家们发现,人和一些动物的细胞核(DNA,也称染色体)的两端有一个帽子状的东西,称为端粒。端粒实际上就是一种DNA片段,由特殊的碱基序列构成。端粒的作用是保护染色体,由端粒酶来启动、制造和维持其功能。端粒的长度决定着生物的寿命,端粒越短,生物的寿命越短。
检测公司年底上市
比拉斯科博士开办了一个名为“生命长度”的公司,所有测试端粒、预知寿命的医学和商业活动都由该公司负责。具体方法是,公司与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医学公司合作,将检测方法推向市场。英国和欧洲的医学公司为生命长度公司提供血样,然后这些血样送到马德里进行测试。具体收费是500欧元(约合人民币4620元)。
这种检测方法将于2011年年底在英国上市。但有专家认为,测试端粒并非能很快就像今天临床上所使用的常规医疗检测方法,如验血查血液胆固醇水平,或量血压一样,可以帮助诊断疾病。
预测寿命是糊弄人
发现端粒功能和作用并因此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者之一、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对此做出了回应。布莱克本认为,(检测)端粒并不能预测我们能活多长,但是端粒对医学具有革命性的作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