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资讯  >  天文地理

刚刚发射升空的“海洋二号B”卫星,了解一下?

  10月25日6时57分,海洋二号B星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海二兄弟”正式加入太空大军,开启了世界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设的新征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海洋二号B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庆君表示,海洋二号B星是我国海洋卫星全球组网的首发卫星,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正式进入业务运行阶段。

  六大载荷完美融合

  海洋二号B星在A星基础上新增了船舶识别和数据收集分系统,实现了六大有效载荷的完美融合。

  它不仅能对海面高度、风场、温度等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精准观测,还有了两项“副业”——具备对全球船舶自动识别以及接收、存贮和转发我国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标测量数据的能力。

  随着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不断前行,卫星的发展趋势逐渐从原有的功能单一化向多功能集成化转变,但实现起来却步履维艰。

  海洋二号B星上的六大载荷,工作频率跨越8个波段,天线数量国内最多,电磁环境十分复杂。为了实现彼此间的“和谐共处”,海洋二号卫星研制团队在测试方法上进行了系统规划,从整星总装、分系统、载荷、单机以及电缆包覆等层面做了针对性处理,使得各个载荷互不影响,能够正常的收发信号。

  24小时“开机”模式

  作为微波遥感卫星,海洋二号B星的优势在于其不受天气、光照等客观条件的干扰,能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的不间断服务。

  这颗卫星就像一台飘在太空中的手机,随时随地保持着开机状态,且设计寿命长达5年。

  为了应对充满辐射的真空环境、相差数百度的巨大温差,还有随时可能致命的“单粒子效应”海洋二号B星做了优化设计,并通过大量的地面验证试验和关键环节冗余设计优化给卫星在轨上了“双保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海洋二号B星研制负责人王小宁表示,“我们在型号设计之初,就考虑并且采用了三模冗余、定时刷新等技术手段,以降低太空中高能粒子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全球组网

  海洋环境变幻无常。就连张庆君都感叹“海上无风三尺浪,海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前一颗星20多天才能针对全球观测一次,无法满足我们海上运输、大洋渔场、海洋科考、海上安全等多方面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建立海洋观测网,提供快速的高精度海洋环境数据,而海洋二号B星就是我们组网的首发星”。

  2012到2014年间,海洋二号A卫星完成了全部台风的监测任务,在每次台风的生命周期中,至少对其完成一次观测,3年共计捕获79次台风,为科研、业务和分析预报台风提供了新的准确的数据源。

  随着海洋卫星组网的不断深入,未来这个数据将呈几何式增长的同时,变得更加稳定可靠,为世界海洋信息库更新提供持续不断服务,为人类更好的开发、利用、保护、管控海洋提供行之有效的“中国力量。”(宋雅娟)

本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www.cdstm.cn)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责任编辑:李鹭]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