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馆窥天下

【馆窥天下】第15期 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盛开在科学与艺术的微风里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在新加坡滨海湾,盛开着一朵优雅的“白莲花”,这就是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图1)。十片洁白的莲花瓣,向外舒展,每一瓣都代表着不同的展馆空间,花瓣尖上安装了天窗,阳光由此照进弧形的内壁,使展馆内的光线充足而自然。花心处有一个圆形洞口,下雨时雨水会顺着每片花瓣流到洞口,再垂直落到底层倒影池,形成一个35米高的室内瀑布,而雨水经循环处理后还可供博物馆再次利用,如此设计堪称环保理念与艺术审美的完美融合。

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

图1.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外景

  从这样奇妙的建筑设计上我们已不难看出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的理念——站在艺术、科学、文化和技术的交汇点上,推动创新,创造未来。因此自2011 年 2 月开馆以来,该馆既在艺术领域推出了不少重量级展览,向公众呈现了世界著名艺术大师达芬奇、萨尔瓦多·达利、安迪·沃霍尔、梵高和埃舍尔等人的作品;也推出了多场有趣的跨界展,引导观众探究大数据、粒子物理、古生物学、海洋生物学以及空间探索等神秘的科学领域。

  该馆尤其善于运用前沿科技展示科学与艺术主题。例如常设展览项目《野外探秘:一场身临其境的虚拟冒险》就是由艺术科学博物馆与谷歌、联想、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策划开发的。展览使用谷歌的Tango 技术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深度融合,突显环境保护主题。由于创意出色,该展览还获得了威比人民之声奖、亚洲创意节数字工艺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大奖。

  智能手机是参观整个展览所必需的设备。当观众穿行郁郁葱葱的东南亚虚拟热带雨林时,会与的一些雨林中的主要“居民”——穿山甲、貘、鼷鹿、红毛猩猩和老虎等不期而遇,还能近距离地观察它们,了解它们正在面临的危机,并可以通过手机互动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图2)。参观快要结束时,观众可在博物馆内种下一棵虚拟树木,而同时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野外工作人员则会在印度尼西亚的布吉蒂加普鲁种下一颗真正的树。这里是苏门答腊最后的原始雨林,也是濒危动物苏门答腊虎的主要栖息地,那些树木曾被非法种植棕榈树的庄园主砍伐,使包括苏门答腊虎在内的很多野生动物无家可归。

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

图2.“野外探秘:一场身临其境的虚拟冒险”展览

  种下树木后,观众将会走进新加坡当代艺术家Brian Gothong Tan利用最先进的动画和制图技术打造的神奇世界。他将观众从虚拟现实的数字冒险引到壮观的沉浸式电影体验之中。他的多媒体电影描绘了五只动物——穿山甲、貘、鼷鹿、猩猩和老虎的脆弱栖息地景象,流畅地展示出动物们从被创造到毁灭再到重生的旅程。

  自《野外探秘》展览开幕以来, 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已经种下了一万多棵树,世界自然基金会还会把小树的成长照片及准确地理坐标等信息发送给观众,这样他们就能在谷歌地图上看着小树长大!因此他们可感受到自己在虚拟世界中所做的事正在对现实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而近日开展的《所有的可能:理查德·费曼的求知人生》则利用当代艺术的设计形式展现了诺贝尔获奖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的辉煌与多面人生(图3)。展览的策划制作联合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瑞典诺贝尔博物馆等多家机构,以装置艺术、雕塑和沉浸式环境艺术等表现方式,结合费曼的私人信件、文章、照片等实物,包括他那只著名的邦戈鼓和亲笔画作,展现其好奇天性和非常规的思维模式是如何促使他探索人生道路的诸多可能性的,从而传达了费曼对于今天人们的重要意义与影响。

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

图3.“所有的可能:理查德·费曼的求知人生”展览

  艺术科学博物馆馆长汤姆·乔勒说,“我们要的是创意、好奇心和美学的元素,不是挂一件展品在墙上然后贴上解说那样简单,我们是要让博物馆‘活’起来。” 他们正在用一个个奇思妙想的展览践行自己的理念,这朵优雅的“白莲花”也正在科学与艺术的微风里轻轻摇曳,吸引着更多公众来欣赏。

(作者:李大为 中国科技馆网络科普部工程师)

(栏目主持人:齐欣,编辑:刘巍)

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

(本文转载自:《科普时报》2019年7月5日(第8版)“馆窥天下”栏目)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邱馨婵]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00612_1029062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