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馆窥天下

【馆窥天下】第17期 泰国国家科技馆:点亮科技的本土智慧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坐落于曼谷北部巴吞他尼府的泰国国家科技馆,以三个棱边相互依靠、以点着地的有趣“魔方”(图1)造型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自1995年成立以来,该馆一直坚持将科技发展与泰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策展理念,其展品展示也多带有鲜明的泰国特色,成为东南亚地区科技场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比如泰国国家科技馆的第六层展厅,就场景化展示了泰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应用,包括冶金、手工、建筑、捕鱼及印染色等工艺。这件靛蓝染色工艺的展品就表现出了泰国民众的智慧(图2)。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会使用靛蓝染色工艺,但是他们所选的植物各不相同:欧洲人用板蓝根,日本人和韩国人用薄荷,中国人和越南人用的是黄刺五加,而泰国人则是采用Khram树叶。他们将Khram树叶浸泡在水里,培养产生大量的靛蓝糊,然后将生石灰和粉煤灰添加进去搅拌均匀,接下来把要染色的织物放进靛蓝糊中并抖动,如此暴露在空气中的靛蓝就被氧化成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染料,永久地附着在纤维上。值得一提的是Khram染色是使用新鲜的树叶和冷水,在室温下通过包括酸碱反应在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冷染色,对操作者而言方便又实用。

  而“篮筐编织技术”展项则反映了泰国本土文明的另一项传统技艺(图3)。虽然所有植物的纤维成分都具有强度高、不溶于水的特性,但并不是所有植物都能用于编织,只有单位重量内纤维含量更高的植物才行,同时它们体内的木质素和果胶聚合物含量也需达到一定比例,这样编好的器物才能抗生物降解。聪明的泰国民众发现了一种广泛分布于泰国南部地区的蕨类植物“山百合”,它的树干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富含木质素和果胶,它的纤维可以保存100多年。“山百合”编织品经久耐用,涂上清亮的松节油后还能驱赶象鼻虫等昆虫。

  除了静态展示,泰国国家科技馆也为观众设计了不少新颖有趣接地气的互动体验方式。观众既能借助虚拟现实技术驾驶拖拉机,体验农民在稻田里耕作的辛苦,又可亲手搭建泰国不同地区的民居,体会不同建筑风格背后的科技原理。

  此外观众还能参加各项蕴含丰富本土元素的教育活动。泰国国家科技馆针对小学生和亲子家庭,推出了“小小博物家”和“小小科学家”活动。小朋友们跟着研究人员,分成不同小组(比如昆虫、鱼类、螃蟹、植物等),每组6人,上午去曼谷郊区观察动植物,采集标本(图4),下午则制作标本,并分享交流;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本地的动植物。

  深受青少年观众喜爱的“科普剧表演”也会在展厅剧场中不定期举行。由科技馆员工和专业作家合作撰写剧本,专业演员和戏剧学院学生共同出演,为观众讲述关于科学家或科学发现的精彩故事。为了更好地提升科普传播效果,该馆将风靡全国的电视节目“泰国蒙面歌王”中的打扮和装束融入表演之中,使得科普剧更受观众欢迎。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泰国国家科技馆在展览展示及公众教育方面充分体现了泰国元素和特色,也是对泰国政府大力倡导“发挥本土智慧,贡献科技发展”的呼应。走进泰国国家科技馆,体验到的不仅是科技,更是植根本土的泰国智慧。

泰国;国家科技馆;本土智慧

图1.泰国国家科技馆建筑图

泰国;国家科技馆;本土智慧

图2.Khram(靛蓝)染色体现了泰国民众智慧的结晶

泰国;国家科技馆;本土智慧

图3.篮筐编织技术是反映泰国稻作文明又一经典展项

泰国;国家科技馆;本土智慧

图4.“小小博物家”和“小小科学家”活动

(作者:季民卿 上海科技馆办公室合作交流科科员)

(栏目主持人:齐欣,编辑:刘巍)

泰国;国家科技馆;本土智慧

(本文转载自:《科普时报》2019年7月26日(第8版)“馆窥天下”栏目)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邱馨婵]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00612_1029065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