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馆窥天下

【馆窥天下】第97期 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北京市观象台):行业科普的实践者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即北京市观象台,以下简称中心)坐落于北京南郊,它的前身是我国近代官办的第一个综合性国家观象台——中央观象台,这里依托现代化的气象观测系统,开辟了气象科普的前沿阵地。中心科普展教区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包括气象科普馆、4D影厅、科普教室、气象观测场、高空放球广场、科普活动专用展示区(图1),先后被授予“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气象科普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会员单位”等称号。
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科普展教区布局图
图1.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科普展教区布局图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中心将气象观测室内场馆与室外观测场地有效结合,充分发挥科普展品与真实的气象观测设备在科普中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仅让观众对气象工作和气象知识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对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有了感性的认识。
  室内场馆由气象科普馆、4D影院和科普教室组成,在气象科普馆中,一系列互动展品拉近了气象与观众的距离。“小球大世界”“小小播音员”“看云识天气”“体感雷电避险”等互动展品向观众展示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知识;“气象观测场模型”“人工影响天气小游戏”“气象温湿度观测百叶箱”以及“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等展品揭秘了气象观测和预报的原理。在这里观众还可以查一查自己出生那天的天气情况,感受我国气象历史数据的丰富性。在4D影院,观众在观看气象影片的同时,还可参与有趣的气象实验,如“会转弯的风”“模拟龙卷风”“双翻斗式雨量器”等,在实验中了解变幻莫测的天气现象。
气象科普馆,气象员的工作,气象雷达
图2.气象科普馆
  在室外科普专区,观众可以近距离参观温度、湿度、蒸发量、PM2.5等近16种地面气象要素的观测设备,如百叶箱、温湿传感器以及各种气象雷达,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结合这些设备,中心还在室外场地开展气象观测小实验,让观众亲手测量温度、湿度、辐射等气象要素,制作观测报告,体验气象员的工作。
室外观测场,气象综合监控平台
图3.室外观测场
  更难得的是,中心向观众开放气象综合监控平台,监控大屏上的雷达图、卫星云图实时显示各种气象观测数据以及观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可随时查看和切换各类观测场景,实现远程视频连线。在近距离参观中,感受信息技术在气象数据传输和存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心现有资源,提升科普效果,近年来,中心积极与研学机构、培训机构等社会组织合作,推出了“小小观测员”“宝贝画天气”等品牌活动,打造集参观、实验、讲座、动手制作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研学实践。此外,中心还结合气象日、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气象科普活动,2020年是风云卫星气象事业开展50周年,中心开展了以风云卫星为主题的科普活动,邀请专家开展讲座,介绍卫星知识,组织亲子活动,拼搭卫星模型,加深了大家对卫星成就的认识。
  行业部门往往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具备开展科普工作得天独厚的条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要“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务能力。”而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开展科普工作成为当下和未来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命题。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作为气象行业开展科普工作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为开展行业科普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期待未来有更多的行业加入科普的队伍,增进公众对各行各业的了解和认同。
  (刘琦 第一作者系中国科技馆科研管理部助理研究员)
(杜传耀 第二作者系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北京市观象台)高级工程师
  (本文配图由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北京市观象台)提供)
 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气象科普馆,气象综合监控平台
更多气象内容请点击链接了解: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20707_1071328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