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馆窥天下

【馆窥天下】第111期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这里的科学家精神“馥郁芬芳”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简称香饮所,图1)坐落在美丽的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它创建于1957年,占地面积近千亩,是中国唯一从事胡椒、咖啡、香草兰、可可、八角、肉桂等热带香辛饮料作物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的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

除科学研究外,香饮所还是万宁市的重要科普园区。它先后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名录,2022年5月,又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委评为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之一。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香饮所)

图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香饮所)(作者摄)

在这里,亭亭玉立的香草兰、排成聚伞状的可可花、有着“天堂种子”之称的胡椒、金不换的海南地不容等热带植物会热情地欢迎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每年吸引超100万观众来此翻看这本香味扑鼻的“百科全书”。整个园区分为试验示范区、种质保存区、科普培训区和种苗繁育区等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凝结着科学家们的心血,也是科学家精神的最好呈现。

“泥腿子科学家”研究香草兰

香草兰试验示范基地是第一个展区。香草兰是一种起源于中南美洲热带雨林地区的藤本香料植物,其果实能生产出高级稀有的香料,被称为“食品香料之王”。上世纪60年代被香饮所的科学家引种于海南,如今这里的每一颗香草兰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泥腿子科学家”王庆煌于1984年加入这里的研究课题组,为了解决香草兰人工授粉的难题,在1986年至1988年的每个开花季,他都抱着被子住到基地,不分白天黑夜,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香草兰开花情况。经过一次又一次实验,他终于掌握了香草兰的最佳授粉时间,发明了香草兰人工授粉“指压签拨法”,还首创高温发酵生香法,为我国香草兰产业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示范经验。

不分昼夜对抗椒瘟

世界最古老的调味香料、有着“天堂种子”之称的胡椒种植在第三展区,它们的茁壮成长也和科学家们的细致研究密不可分。为了让胡椒可以顺利地在香饮所安家,张籍香研究员和工人们不分白天黑夜,每天起早摸黑地砍茅草、修土地、还去河边挑肥沃的沉积土做肥料。然而再精心的照顾也无法完全避免病害的发生。1964年9月,农场传出令人心焦的消息:那里发生了迅速传播的胡椒瘟病,造成了胡椒大面积死亡。张籍香研究员一头扎进疫病区开展调查以及病原鉴定、病害发生流行的规律研究,进行药剂和大田综合防治的实验。她坚信书本和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于是边学习边实践,写下了一摞摞读书笔记和工作日志,最终找到了行之有效的病害控制综合措施。

科技助力面包果上餐桌

上个世纪60年代,海南首次引进了一种极具特色的热带木本粮食作物——面包果,但是它在海南的生长并不顺利,直到2007年,只有两棵面包果树在香饮所园区结果。面对这一现状,吴刚副研究员把面包果树的繁育技术作为攻关钻研的目标,从选地、定植、施肥、保水,压条、修枝等方面一点点地深入研究,把面包果树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逐步了解面包果树的生长习性,不断对它的生育适温进行测试,破解了一道道农业科技“卡脖子”难题。他的愿望只有一个:让面包果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一员”。最后他终于成功繁育出了5000多棵可以结果的面包果树,而且把面包果试种到三沙市。面包果产业推动了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发展,这项研究更是为粮食安全作出积极的贡献。

香饮所的科学家用勤劳、智慧推动我国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科技事业自立自强,实现了该产业在我国从无到有的突破。他们在这里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将科学家精神浸透在一粒粒的种子上,勾勒到一片片绿叶上,用行动表达了对这项科研事业的热爱,也让香饮所成为了闻名于全国的科研院所。香气在这里成为了科技的载体,孕育出的科普之花给予了公众深刻的科学启迪。

(作者:常娟 系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本文配图均来自作者)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这里的科学家精神“馥郁芬芳”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毕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3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30217_1076044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