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国外译文>

对核辐射的恐惧可能被夸大了

来源:

芝加哥,2011年3月18日(路透社)——日本工人努力控制着日本东北部核电厂造成的危害,而远在伊利诺伊州的人们都在呼吁美国国家公共卫生官员制止恐慌。

人们都希望得到碘化钾药片,以保护他们免受核辐射。尽管发出警告:在真正核威胁的情况下,服药比什么都不做具有更大的风险。

从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已经六十六年了,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处于辐射当中。但是,焦虑却与实际危险极不相称。

“大众对辐射的恐惧被夸大了。在美国的确如此。在日本可能更是这样。”杰罗德•布什博格说,他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放射学和放射肿瘤学临床教授。

尽管日本政府保证这是迄今为止最小的风险,东京居民还是涌出了城市,外国人也逃离日本,他们希望能够逃避那些看不到的威胁。

事实上,每个人每天都暴露在少量的辐射中,不管是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飞机上。这些辐射一年加起来约2.4毫西弗。这个量会有很大不同,从1至10毫希不等,主要取决于你生活在哪里。

背景辐射会导致100个人中有1人死于癌症,唐纳德•巴克林博士说。他担任亚利桑那州帕洛弗迪核电厂——美国最大的核电厂——的医疗主任10年。暴露在核电厂使得致病风险加大。

东京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有150英里,当东京居民听到这里的辐射指数约是正常值的10倍以上时,人们的
恐惧骤升。这个水平,相当于居民每小时暴露在0.809微西弗中,不到1毫西弗的1000分之一,约低于胸部透视辐射量的10分之一。

“受到这种辐射的市民水平不应该引起关注。” 理查德•韦克福德博士说。他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道尔顿
核研究所的访问学者。“为了了解是否遭到核辐射,许多日本人接受了对癌症进行筛查的CT扫描,而这些扫描约产生10毫西弗(10,000微西弗)的辐射剂量,远远超过来自福岛核反应堆的辐射剂量。

一般来说,由于辐射与癌症有关,人们往往高估了放射线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年
的研究表明,最终死于核辐射的人数将达到9000人。爆炸喷发出的辐射覆盖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但到2005年中时,只有56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核辐射,且他们几乎都是救援人员,高度暴露在核辐射当中。大约有4000人因此得了甲状腺癌,在发生事故的1986年他们多是儿童或青少年。甲状腺癌的存活率很高,大约是99%,这一数据是基于白俄罗斯。

柯比肯珀,一名70岁的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核物理教授说,与福岛事故最接近的是1979年的三哩岛核事故,
没有一例死亡与泄漏有直接联系。三哩岛事故的报告表明,事故对健康没有影响。“原因是你企图挑选出一些非常小标志。”肯珀说。他还指出, 20万人口中只有500人死于癌症。 “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你也不能抛开吸烟的影响。我这一代人所有时间都是在房子里吸烟的。因此很难得出患癌与辐射有关。”

肯珀还说,与其他核事故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每次事故都是不同。“这是一次严重的系列事件。我们无法预测将会发生什么,也没有人经历过。”

日本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来限制这种风险。 居住在核电站20公里范围内的人被疏散,20至30公里的
人已被告知呆在室内。


美国政府认为安全半径为50公里,日本要短些,但想法是一样的——使人们远离风险地区。


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崩溃、爆炸、火灾不同,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物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在反应器内——至少目前如此。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中,大部分的额外风险不是暴露在空气中,而是人们已经摄入了放射性粒子。“切尔诺贝利的问题是,人们还在继续喝水、吃饭等等,这便是问题所在。” 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约翰•贝丁顿说。他指出,甚至在一个最坏的情况下,崩溃和爆炸将放射性物质送到空中约500米,而真正危险是那些在工厂附近的人及在那里工作的人。20-30公里以外,真的不会影响健康。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工厂附近地区的人被告知呆在窗户关闭的室内。这个简单的屏障可以减少危险。“如果有任何辐射的话,屏敝是非常关键的,” 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专家约翰博士说。

日本政府还分发了碘化钾药片。在核灾难中吃这种药片,可以用那些无害的碘冲刷甲状腺,而使有害的碘被冲出身体。这些药片通常是无害的,但对于碘过敏的人或贝类过敏的人来讲是有风险的,以及某些皮肤病、肾脏疾病、慢性疾病或甲状腺问题的人有危险。而碘化钾药片只防止放射性碘,对其它核事故释放的放射性元素则无用,如铯-137,它可以在环境中逗留更长时间。

总的来说,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保持所有辐射照射到最低限度是重要的。但目前尚不清楚应该是什么水平。如果有的话,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本文由盘古独家授权中国数字科技馆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商业或非商业使用请联系中国数字科技馆】

本文来自: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猜你喜欢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10320_464444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