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两面一点都不像,近地一侧是平的,低的,而远地一侧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山区。我们现在也许就能够解答这个有关地形的神秘问题,那就是,或许还存在着第二个月亮。
当前,关于月亮起源的最合理的理论是撞击成因说。该理论认为在40亿年前,地球受到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撞击碎片最终形成了月球。不仅仅是月球远地一侧是山区,近地一侧是平地这样简单的区别,而是说前者比后者的地壳明显要厚很多。如果月亮是一次性形成的,那么为什么月球表面如此不规则?加大圣克鲁斯的行星专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是不是巨型陨石撞击地球时产生了不止是一个月亮,而是两个呢?第二个月亮也许会大大小于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月亮,它可能只有现在月球体积的1/30。最初两个月亮极有可能按照相同的轨道绕着地球转。
那么它们两个是如何碰撞到一起的?第二个月亮早期能够在地月系统中保持稳定,因为离地球更近的那个月亮仍然在不断地变大。后来,随着时光推移,原来的月亮偏离了它最初的轨道,第二个月亮则不能在原有的轨道上保持稳定了,同它的伙伴相比,它开始变得更加缓慢、轻柔,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撞到了一起。
埃里克,这项研究的领导,解释了为什么第二个月亮的假设会如此引人注目:“我们的模型与月球撞击说并不冲突,它预测天体撞击地球的时候,不仅撞出了月球,而且在轨道上留下了很多碎片。用这种撞击来解释一切现象,能够推测出两个月亮的撞击是缓慢的,因为没有撞出一个大坑,而只是一面低平,一面高山,这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埃里克指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碰撞,因为撞击物移动的速度非常低,所形成的表面凹陷和混合物都是最小的。相反,第二个月亮夷为平地,全都堆积到了先前轨道上的伙伴-大月亮的身上,形成了数十公里的新表面,这或许就是远地一侧月球的高地。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月球两面有如此大的差异,近地一侧富含钾、磷、钍、铀以及各种稀土元素,事实上,这种撞击导致月球有近地一侧和远地一侧,它导致月球比较轻的一面面对地球,较重的一面离地球较远。
【本文由孜孜咪独家授权中国数字科技馆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商业或非商业使用请联系中国数字科技馆】